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紀弦:去吧,我的詩

http://www.CRNTT.com   2013-08-27 14:40:29  


已故台灣詩人 紀弦
  中評社北京8月27日訊/紀弦,生於1913年,1930年代現代派詩歌最後一位在世的詩人,7月22日在美國逝世。他是台灣現代派詩歌的領袖,張愛玲曾評價,他“最好的句子全是一樣的潔淨、凄清,用色吝惜,有如墨竹。眼界小,然而沒有時間性、地方性,所以是世界的、永久的”。

  “去吧,我的詩!去航時間的大海!去接受無情的考驗!”這個號角般的句子不止一次出現在詩人紀弦的文章里。年輕時,他是“為文藝而文藝”的熱切擁護者;7月22日,101歲的他帶著自己的詩歌去了更遙遠的地方。

  晚年的紀弦,與太太住在舊金山半島聖馬提奧一個老人公寓里,每天早上吃兩片面包(一片塗奶油,一片塗果醬)、一杯咖啡、兩杯紅茶,中午晚上各吃一碗飯,之間不吃任何零食。

  紀弦的外形很有辨識度:唇邊留一小撮胡子,嘴里含著煙鬥,手拿一根拐杖,身材高瘦挺拔,就像一棵檳榔樹。

  70歲時,紀弦戒煙,丟掉了那個標誌性的煙鬥,但酒還是要喝的,那是他的一大嗜好,寫得盡興時會獎勵自己一高腳杯的黑牌威士忌,一飲而盡。

  在給藍棣之的信里,老詩人曾這樣表達他對故土的懷念:“我哭了。我的孫兒們正在客廳中看電視,忽然聽見爺爺(外公)在哭,都跑過來問我為什麼。我就說我想念家鄉:北京;我的朋友藍棣之來了信,可是,這些‘美國人’不懂。我就更加傷心了。唉唉……”

  “我自1976年尾自台來美,迄今十幾年了,沒有像今天這樣大哭過。謝謝你,我的好朋友。等著我!我一定會回到北京來看你們。而北京,乃是我小時候放風箏的地方。這一點,太重要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