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傳統媒體看新媒體打破的三個傳統

http://www.CRNTT.com   2013-09-05 11:06:18  


 
  對於絕大部分國內的垂直媒體來說,編輯大綱在最終確認以前都會收到來自銷售團隊的反饋和意見,而出版人(社長)則往往充當平衡內容質量和銷售需求的最終拍板者。

  在這個架構下,整個內容采編團隊的勢能很重,一旦確定下來方向和大綱,從編輯到記者都在呼哧呼哧找內容出稿子,大家的精力大半都被消耗在既定的內容方針下,所以對於新的話題和內容,就算有所涉獵也是匆忙上陣或者幹脆就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名編/名記才能偶爾趕上。而即便是寫出大綱之外的好文章,因為銷售團隊的後知後覺,也往往難以取得較好的商業收益。

  相比之下,新媒體的寫手們最大的優勢就是沒有大綱!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或者碰巧得到的關係/消息來追逐熱點寫文章,並且因為缺少有組織的銷售計劃(這點是好是壞,我們另外討論),所以寫起文章來可以主觀意識強烈,也沒有特別需要照顧的企業利益。

  而新媒體作者群體的另一個特點就是沒有領導和主編審查,哪怕是正在某些媒體工作的專業記者編輯,只要冠上“自媒體”的旗號表明文章只代表自己的觀點,也可以暢快淋漓地對自己熟悉的領域發表觀點。這一點,倒是和武俠小說裡的“無招勝有招”有得一比。

  其次談社群,也就是目標讀者。

  不論是新媒體還是老媒體,大家寫出內容來都是為了有人看的。但兩者有一個顯著的區別,就是:老媒體是先定義好目標讀者群然後看菜吃飯地來寫內容,而新媒體作者是先自己寫爽了,然後吸引同樣喜歡這類內容的人成為自己的讀者或者粉絲。換句話說,傳統媒體作為整個媒體平台本身就具備鮮明的讀者群特征,便於廣告商投放廣告和吸引相關讀者;而新媒體則是作者本身具備鮮明的個人品位和主觀喜好色彩,然後吸引彼此欣賞的人來作為讀者。

  從商業角度來看,傳統媒體可以用標準化的定價、 以及諸如PV、廣告展示次數這樣已經既定成俗的廣告商業邏輯來說服廣告商投放,而新媒體在這方面則顯然處於被動。

  最後談渠道,也就是所謂的發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