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潘光旦的人文情懷

http://www.CRNTT.com   2013-09-08 08:41:03  


潘光旦一生的為人、處世、做學問都充滿著傳統士大夫的人文情懷,憂國憂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畢生致力於愛國民主事業,倡導民主自由思想。
  中評社北京9月8日訊/1921年,一位在清華求學的肢殘學子問代理校長嚴鶴齡:“我一條腿能否出洋?”嚴不假思索:“怕不合適吧,美國人會說中國人兩條腿不夠多,一條腿的也送來了!”那青年沮喪不已。有位教美術的美籍女教員司達女士為那青年打抱不平:“他不能出洋,誰該出洋!”

  他叫潘光旦。13年後任清華大學、西南聯大教務長的潘光旦;我國著名優生學家、社會學家、民族學家和教育家潘光旦。

  潘光旦(1899-1967),別號仲昂,江蘇寶山人,生於世代鄉紳之家。14歲入清華學堂,學習成績在班上名列前茅,尤其是英語,發音準確、純正,不遜英人。畢業前夕,他用西方性科學理論寫的《馮小青考》,受到梁啟超的賞識:“以吾弟頭腦之瑩澈,可以為科學家;以吾弟情緒之深刻,可以為文學家。望將趣味集中,務成就其一,勿如鄙人之泛濫無歸耳。”所幸那次與校方對話不久,校長易為曹雲祥,潘光旦終於順利出洋。其實,潘光旦的那條腿也是丟在清華。清華當時注重體育鍛煉,潘光旦在跳高時,右腿傷殘,沒能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成了“獨腿客”,在家休學兩年。潘光旦是個志存高遠者,儘管腿殘,又患目疾,1200度的近視,看書似“聞書”、“舔書”,但絲毫不影響他的鴻鵠之志。他做詩述懷:

  談兵臏腳傳孫子,述史喪明說左丘。
  此思尚存志仍在,縱教偏廢亦何憂。
  
  1922年,潘光旦先後入美國達特茅斯學院、哥倫比亞大學留學,攻讀生物學。因他成績優異,僅用四年時間便獲碩士學位。1926年學成歸來,在上海光華大學、復旦大學等校教書,與聞一多、徐志摩、梁實秋、胡適等創辦《新月》雜誌和新月書店,出版《馮小青》、《優生概論》。1934年回母校清華執教,任清華、西南聯大教務長、圖書館長十多年。1952年調入中央民族學院任教授,直至謝世。

  潘光旦是學自然科學出身,但融通自然、社會兩大科學體系。他對婚姻、家庭、民族、宗教、歷史、教育等都深有研究。他“用生物學的眼光盤詰人類社會”的文化生物學思想,試圖“開創一種貫通自然、社會、人文三大領域的氣象宏大的學問。”他提出“自然一體”、“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新人文史觀。

  潘光旦一生的為人、處世、做學問都充滿著傳統士大夫的人文情懷,憂國憂民,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畢生致力於愛國民主事業,倡導民主自由思想。他的一生“是為時譽所重、所毀的一生,是舊時代一個學者的狷介、真誠、浪漫而又坎坷的一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