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趙靈敏:開城工業園區重開的玄機

http://www.CRNTT.com   2013-09-27 09:55:43  


 
  而朝鮮近年來經濟停滯不前,原有的四個對外開放特區只剩下了開城還在運轉,因此成了其不多的幾個外匯來源。2004年園區建設之初,朝鮮就收取了330萬美元的土地租金,還以撤走破舊的軍隊營帳和民房等障礙物的名義,拿走了1300萬美元。韓方支付給朝鮮工人的工資總額也已經從2004年的38萬美元增加到2012年9000萬美元左右,而這些錢都成了朝鮮官方的外匯儲備。這些進項對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只有100億美元左右的朝鮮來說,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開城工業園區是朝鮮經濟的氧氣呼吸機。

  儘管園區對雙方是互惠互利的事情,但因為朝韓關係的不穩定,開城工業園區的運轉並不是非常順利。金大中和盧武鉉任內,“陽光政策”仍在繼續,園區的運轉大致正常;2008年李明博上台後奉行對韓強硬政策,雙方關係急轉直下。2010年,接連發生了“天安艦”事件和延坪島炮擊事件。當年11月18日,韓國政府報告稱,儘管10年來予以朝鮮大量援助和積極鼓勵,並沒有看到朝鮮的行為方式有任何改進,“陽光政策”實際上歸於失敗。在這種情況下,開城工業園區成了朝鮮發洩對韓國不滿的出氣筒。自2009年以來,朝鮮多次要求大幅度提高園區工人工資和土地租金,並對企業開具大額稅單。

  2013年4月8日,在進行第三次核試驗並遭到聯合國安理會的譴責和經濟制裁後,朝鮮宣布撤出開城工業園區的全部朝鮮工人,暫時中斷工業園區運轉。但在此後的國際關係博弈中,朝鮮並沒有如願得到任何積極的東西,反而促使國際社會在對朝政策上建立了更大的共識。而從經濟損失上看,雖然韓方的絕對損失更大,但由於目前朝鮮的GDP總量只有韓國的2至3%,朝方對損失的承受力卻比韓方差很多。

  這樣一來,從5月份開始,朝鮮積極轉向外交攻勢。7月初,朝鮮提議就開城工業園區問題進行工作會談,韓方積極響應,雙方在不久前就韓國最關心的確保園區不再被單方面關閉上達成了協議,從而掃除了園區重開的最大障礙。

  以上觀之,開城工業園區的重開是朝韓關係觸底反彈的標誌,是一個毋庸置疑的積極信號。但多年以來,朝鮮的很多被外界寄予厚望的開明之舉,最終都被證明只不過是解決當前危機的權宜之計,並不代表根本政策的變化。這一次,一邊是開城工業園的重開和離散家屬在中秋的會面,另一邊是寧邊核設施有重啟的跡象。朝鮮的未來動向,還真是讓人費思量。

  作者是中國資深媒體人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