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富權:一著好棋卻因技術失誤或被搞砸

http://www.CRNTT.com   2013-09-25 09:21:40  


將以“中華台北”APEC代表團顧問身份出席今年亞太經濟合作會議年會暨領袖會議的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鬱琦被大批媒體包圍。
  中評社北京9月25日訊/曾在台灣大學就讀時與馬英九同學兼舍友,並一同參加“保釣”運動的著名評論家南方朔(王杏慶)近日撰文聲稱,馬英九的管治能力只是鄉鎮長的水平。儘管此語因為摻雜了個人恩怨因素(據說是南方朔曾向馬英九要官不成,而變成“反馬先鋒”),而顯得誇張了一些,但要說馬英九的管治能力領導藝術有較大的改善空間,卻是不爭的事實。就以“鍘王”事件來看,本來是一樁維護司法獨立、改革“國會”並提升其議事效率和品質、遏制違法“關說”的正當行為,卻因手法粗躁、忽略程序正義而將之搞砸了。

  而最近的又一宗“好棋搞砸”失誤,則是有關“陸委會”主委王郁琦,首度加入作為馬英九的代表蕭萬長的顧問團,列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有可能會在習近平與蕭萬長的會晤中,實現與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的會晤,卻因在發布新聞時疏忽大意,未有顧及到北京排斥“兩岸事務外交化”的顧忌心理,而首先由“外交部”發布此消息,因而有可能會因北京“投鼠忌器”,擔心“張王會”會被台北演繹為“外交事務”,而告搞砸。為了避免這個極為難得的機會因為無意的技術失誤而致流失,看來台北方面還須進行必要的補救工作。

  應當說,台北首度派出“陸委會”主委,作為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領袖代表的顧問團成員,本來是馬政府的一著重大改革,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在戰略層面上,可以摸索及推廣以澳門特首崔世安會見王郁琦時“互稱官銜”的模式,在王郁琦與張志軍會面時,試探也以“官銜”稱呼,倘獲得成功,就可成為兩岸高層官員相見時的定式,並可為在明年上海“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實現“習馬會”打好基礎。而在戰術層面上,也可像《聯合報》昨日分析的那樣,一方面達成馬政府第二任後的大陸政策,去除“代理人”,完全展現馬英九本人的意志,由馬英九親自並完全主導“APEC”參與人員及議題設定的安排;另一方面則是讓“陸委會”將拋棄過去被動配合的龍套角色,一躍成為局中的樞紐要角,在大陸領導人與台灣領導人代表的會晤中,直接在現場發揮參贊的角色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