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不宜過多期待上海自貿區金融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13-10-05 08:44:53  


  中評社北京10月5日訊/開啟了中國經濟對外開放的“第二季”的中國內地首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29日正式掛牌,東方明珠集團、上海聯交所等首批25家企業入駐。而就在兩天前的27日,國務院印發並向全社會公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致辭中特別強調,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重在制度創新,重在改革開放。

  上海證券報發表財經評論人周子勛文章分析,細讀總體方案全文,涵蓋了從貿易、投資、金融到行政的一系列制度創新,可概括為“三自由一保障”:即貿易自由、投資自由、金融自由和法制保障。這為未來上海自貿區的發展展示了清晰的大框架。

  在貿易方面,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將轉變貿易發展方式,全力推動貿易轉型升級,提升國際航運服務能級。值得注意的是,自貿區將探索在區內設立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和資源配置平台,開展能源產品、基本工業原料和大宗農產品的國際貿易;擴大完善期貨保稅交割試點,拓展倉單質押融資等功能。此前有報道稱,金融監管層反對允許外國商品交易所在國內設立期貨交割倉庫,縱覽總體方案,在這一方面並未取得突破——這意味著,港交所旗下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在自貿區設立交割倉庫的設想,短期內還很難成行。在投資方面,則如此前的報道,自貿區將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對清單之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將外商投資項目由核准制改為備案制,由上海市負責辦理。至於自貿區的法制保障(三項法律豁免)、創新監管(一線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及稅收政策在方案公布之前已多有討論。

  上海自貿區的重頭戲,非金融改革與開放莫屬。方案明確,在風險可控前提下,可在試驗區內對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人民幣跨境使用等方面創造條件先行先試,這意味著,隨著上海自貿區的發展,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都將有大幅度提升。據環球金融電信協會(SWIFT)發布的白皮書,在去年全球離岸人民幣支付量中,中國內地僅占5.2%,相比之下,中國香港占據了72.8%的絕對份額。可以預見,若上海自貿區朝著建設離岸人民幣中心的方向發展,中國內地的離岸人民幣支付份額將有質的突破。這對於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也將有莫大幫助。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