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謹防“不愛國”帽子滿天飛

http://www.CRNTT.com   2013-10-08 09:35:51  


  中評社北京10月8日訊/“祝你越來越愛國!走一個!”4日中午,在記者參加的小學同學聚會上,一位與記者20多年未見的同學端著酒杯說出了今年國慶假期最流行的祝酒詞。此話一出,讓本來打算對喝酒百般推辭的記者傻了眼。不喝,那不就是不愛國麼?

程振偉:須謹防“不愛國”帽子流行

  愛國從小事做起當然沒問題,但動不動就拿愛國說事危險,更會不會陷入一個動不動就拿不愛國說事的怪圈呢?愛國話題泛化的背景下,要謹防這種危險。

  “祝你越來越愛國!走一個!”4日中午,在記者參加的小學同學聚會上,一位與記者20多年未見的同學端著酒杯說出了今年國慶假期最流行的祝酒詞。此話一出,讓本來打算對喝酒百般推辭的記者傻了眼。不喝,那不就是不愛國麼?於是記者硬著頭皮喝了下去。記者喝酒的樣子瞬間就引來了一陣陣的笑聲。隨後,飯桌上“愛國”的聲音此起彼伏,響成一片。(10月4日 新華社)

  國慶是什麼?對有些人來說,國慶就是旅遊黃金周;對另一些人來說,國慶是疲勞工作之餘好好休息的日子;稍微細心一點你還能發現:國慶也是迅速製造話題,話題集中發酵的好日子,從去年的“幸福是什麼”,到今年的“國慶文化”、“愛國是什麼”,話題製造、發酵、流行在國慶輕而易舉,伴隨話題衍生的流行詞匯很快飛入千家萬戶,成為年度網絡乃至日常熱門用語已是鐵板釘釘。

  國慶節七天假是話題傳播的好時候,大部分人的主要任務是放鬆、游玩、休息,央視發起“愛國是什麼”的話題,且不說正值國慶,以央視的傳播影響力,再加上全民休閑的好時候,“愛國是什麼”話題能不火都難。

 “愛國就是不貪污“、“愛國就是不造謠”、“愛國就是買東西不坑人”,我們很樂於看到以前似乎和我們很遙遠、很“高大”的“愛國行為”走下神壇,融入百姓生活。但筆者看到,“愛國”主題有過於泛化之嫌,更有過於娛樂化之勢。

  就以本文開頭的新聞為例,“祝你越來越愛國,走一個”,中國人的勸酒文化的特點是“威逼利誘”,慣於給人扣大帽子,慣常的做法是“我們倆是兄弟,以我倆的交情,你不能不喝,”,潛台詞是“你不喝,說明咱倆的交情不夠,你看不起我”等等,如今愛國話題也被搬上了酒桌,“祝你越來越愛國,走一個”是否有“你不喝酒就不愛國”的潛台詞呢?此情此景,不能喝酒但真心愛國的人還真的不能不喝,但喝了甚至拼死喝了的人就真能說明“很愛國”嗎?

  愛國話題成為時尚,成為流行,積極意義毋庸置疑,但我們也須謹防“不愛國”的大帽子滿天飛,酒桌上的“祝你越來越愛國”權且看作調侃,但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人們動不動就拿愛國說事,一做點好事,甚至做了自己本分要做的事動輒就說愛國,那會不會對某些其實可以理解的不作為或做不到動輒就說“不愛國”呢?

  這種可能性不是沒有,譬如,對收入較高又有愛心的人來說,捐錢用於慈善事業是“愛國”,那麼不捐錢的人是否就是“不愛國”呢?在公交車上給老弱病殘孕讓座是“愛國”,那麼因為某些原因沒有讓座的就是“不愛國”嗎?如果說民企老板讓員工放滿國慶七天假是愛國,那麼民企老板國慶期間克扣員工應得的假期就是“不愛國”嗎?當然要看具體情況了,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

  其實,“愛國”既是大多數公民最基本的情感,又是最崇高的品質,愛國從小事做起當然沒問題,但愛國話題過於泛化,過於娛樂化值得商榷,動不動就拿愛國說事更是危險,說做了點好事是“愛國”可以,說做了本來就該做的事是“愛國”似乎也可以(比如說“不貪污就是愛國”),但會不會陷入一個動不動就拿不愛國說事的怪圈呢?歷史上這種教訓還少嗎?愛國話題泛化、流行化的背景下,我們要謹防這種危險。

  “愛國”話題流行,也須謹防“不愛國”大帽子滿天飛。(來源:2013-10-08 03:51:22四川在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