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拿什麼破解小微企業融資難

http://www.CRNTT.com   2013-10-20 11:09:52  


  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訊/今年以來,儘管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總量保持快速增長,但小微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並未得到有效緩解。對此,需要從調整理念入手,有針對性地修正相關政策。

  應更多地依靠市場機制

  上海證券報發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長張承惠文章稱,實踐表明,依靠行政命令讓銀行加大小微信貸投入,不僅效果不佳,而且可能帶來銀行行為扭曲的後患。今後應轉變思路,更多地利用市場機制引導商業銀行主動提供服務。

  第一,逐步淡化“兩個不低於”要求。與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道理相同,信貸市場也是分層次的,不同規模的銀行面對的客戶群本就不同。小微企業的先天不足導致小微信貸風險偏高,這是不爭的事實。據某大銀行反映,近兩年新增不良貸款中80%來自中小企業。因此,不宜強行要求大銀行去做小微信貸業務。今後即便有大銀行轉向發展中小業務,也應該是市場競爭和商業銀行自主選擇的結果。

  第二,在統一小微企業信貸標準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支持政策。近年來銀監會多次出台鼓勵小微企業貸款的信貸政策,這無疑是正確的。但在中小微企業統計標準不統一的情況下,政策效果很可能會打折扣。同時現有政策措施仍然比較模糊,監管部門自由裁量權偏大。對此應進一步明確統計標準,細化政策,提高政策引導的效果。

  第三,引導民間資本設立中小型信貸機構。理論和實踐都已經證明,大中型企業和小微企業的信貸模式是不同的。由於信息不對稱問題突出,大銀行經營小微企業貸款會大大增加經營成本和風險管理成本。而小銀行在利用“軟信息”方面更有優勢。今後應在設立小型銀行業金融機構方面進一步放鬆管制,支持民間資本更多地進入小微信貸領域。

  第四,轉變發展債券市場理念。國際經驗證明,債券市場對小微企業融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一作用並非體現在小微企業直接發債,而是通過使大型企業更多地進入債券市場來提高小微企業銀行貸款的可得性。因此,未來債券市場的發展重點,不應再絞盡腦汁地搞小微企業入市的“金融創新”,而是要提高債券市場的規範性和市場化程度,使優秀的大中型企業能夠更為便捷地通過債券市場融資,避免這類企業擠占小微企業的信貸市場。

  第五,更好地使用財政資金引導銀行增加小微貸款。實踐證明,財政貼息對商業銀行的引導作用遠大於行政命令。鑒於目前財政資金使用分散、效率低等問題突出,應進一步強化財政政策與信貸政策的協調,整合財政資金更多地用於貸款貼息。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