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韓咏紅:失守的“骨頭”

http://www.CRNTT.com   2013-10-28 12:00:42  


 
  另一方面,官媒是否未審先判?即使陳永洲收了錢,針對中聯重科的報道一定不屬實嗎?警察憑什麼讓陳永洲剃光頭,上電視“游街示眾”……官媒的處理手法的粗糙也面對尖銳的批評。

  《財經》雜誌副主編羅昌平前天撰文描述他所知道的陳永洲案過程:中聯重科與競爭者此前展開了超越市場規制的危險競爭,競爭對手因政治資源略遜於中聯重科因此背井離鄉,之後就引入媒體定向監督中聯重科,最後中聯重科引入警方給予回擊。

  羅昌平敏銳地指出:“記者有沒有收錢?報道屬不屬實?警方是不是被收買?執法程序是不是符合正義?誰的議程設定能力強,哪個問題就會被突出。”在官媒強力主導下,眼下被突出的是記者收錢這一環節,其他的問題則被掩蓋了。

  媒體必須追問被掩蓋的問題,質疑公權力的使用是否粗糙失當,但話說回來,媒體人也不能以他人之惡或不正義,來證明自己之善或無辜;或者用權力的“大惡”來輕視自己的“小惡”。這種思維誤區,容易讓知識分子、媒體人放鬆了自律與克制。與此同時,雖然媒體批評當局用權力代替事實說話,但媒體用話語權推動自身的議題,例如以集體聲援的聲勢支持某人某事,其中的公正性問題也實有可議之處。

  過去一周追蹤在《新快報》記者被抓事件,我特別懷念幾名告別媒體界的同行朋友。記得Z曾不無憤慨地跟我說,中國新聞業陷入低潮,主因不是熬不過權力的管制,而是熬不過銀彈的力量。即使權力放鬆對媒體的管制,媒體也不會迎來春天,因為許多人的職業底線已經失守。接受公關好處費是一種,打著輿論監督的旗號,敲詐勒索也時有所聞。

  媒體失節,對照的是全社會的底線崩盤。看看今年的新聞——法官集體嫖妓、醫生收錢、老師性侵學生……但是,也正是這樣的時代,人們只能更頑強的堅守底線,作為自救以及改變環境的唯一出路。

  我想起去年多次與留學新加坡的中國大學生交流,一次談到中國的腐敗現象,我問大家:“你們說我駐北京採訪的七年裡,有沒有收過錢?”

  學生沉吟了半天,回答說:“應該……總有吧。”

  我無語。在他們的認知中,收錢、拿好處才是人生常態,記者也不例外。他們的有限人生閱歷給了他們這樣的印象,我自證清白的努力只換來半信半疑的眼神。

  這次很遺憾,讓公權力出手整頓媒體的灰色交易,記者與所屬報社不是因言獲罪,而是直接敗在自己的職業操守之上。中國的媒體同行需要進行集體的深刻反思,別再顧左右而言他了。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