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改革的核心是改變遊戲規則而不是革命

http://www.CRNTT.com   2013-11-06 10:24:31  


 
  3. 市場秩序要求一個公平、公正與有效的產權糾紛調解與裁決機制

  在西方解決產權糾紛主要是通過普通法。普通法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機制就是陪審團。陪審團不是請法官,也不是請律師,而是請一般的老百姓,而且是沒有直接利益關係的民眾。他們旁聽了案件細節之後,做出裁決,這個人有罪還是沒罪,判決應該怎麼樣、不應該怎麼樣。這種產權糾紛解決的過程與機制,對於社會的穩定與制度的長期健康及合理演化非常重要。為什麼西方的“占領華爾街”運動當初那麼轟轟烈烈會如此不聲不響地平息了?主要是靠其與政治相對隔離的保護私有產權的法律體系。抗議可以,但不能侵犯財產權及經濟社會秩序。

  在經濟領域,經常造成中國社會不穩定的就是土地糾紛。土地使用有糾紛就是因為當事人認為土地增值的分配不公平,他不服怎麼辦呢?沒有更好的裁決機制的時候,他就可能採取遊行示威等抗議手段。

  普通法發明陪審團是非常聰明的。沒有陪審團的話,如果法官判了,但起訴人不服怎麼辦?他在憤怒的時候就可能把法官給殺了,或者企圖推翻政權,這樣就會導致極端的社會政治不穩定,陷入對抗與革命的惡性循環。在普通法下,事情就簡單些,律師準備案件細節並解釋法律原則及先例,最後由陪審團來給出意見。陪審團的意見基本上可以認為代表普通民眾的意見(當然陪審團的選擇是有諸多要求的)。這種機制就使得很多產權糾紛可以逐漸通過與政治相對隔離的法院逐步解決了。這對社會穩定至關重要。因為這些案例的積累就使老百姓能形成預期,知道出現什麼樣的糾紛情況會有什麼樣的解決方法。這個預期中非常重要的原則就是保護私有產權。

  4. 中國改革時期創建產權基礎設施的經驗

  中國市場秩序的形成,有一個很重要的主角就是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戰爭中產生的,其有三大法寶:槍杆子裡面出政權,黨的領導,統一戰線。我們可以看得到這個黨的制度是為了在無序的社會建立秩序而出現的,開始主要是社會政治秩序。它的重要性在於什麼地方呢?黨通過槍杆子掌握了政權以後,才有條件保護產權。但直到改革開放之後,也就是過去三十年多年,黨和政府才逐步開始尊重私有產權。過去三十年是私有產權逐步被確認、被保護、被尊重的過程。這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最重要的制度建設。

  在改革過程中最開始得到保護的產權是什麼呢?是外商投資的產權。因為當時中國要吸引外商投資,希望能通過出口掙外匯來買國外的技術,所以對國外來的東西保護得非常好,有專門的法律保護外資。這個制度創新在當時使得中國向全球市場供應鏈邁出了第一步,具有歷史及戰略意義,在當時對內資是不公平的,但對50年後的中國及世界的一個普通人是好的重要的制度變革。

  接下來最重要的制度變革就是在中國建立人力資本的產權保護,就是我們講的保護民工的流動權利。民工可以到城裡去打工,可以到全國各地去打工,可以到處去找工作的權利。我記得當時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是孫志剛事件(一個大學生在廣東被當成民工被城管打死而引發社會及高層的反思),導致中央政府明令今後城管不可以將任何外出打工的農民工送回農村。這就保護了農民的人力資本,使他們可以脫離土地,進城進入其他產業。這是包產到戶改革之後,中國最重要的一個制度變革。中國今天的現實是:任何一個城市如果沒有農民工將無法運轉哪怕是一日。

  現在熱烈討論的戶口問題其實是一個相對較小的問題, 是一個後現代社會的問題,就是歐美福利社會的問題,即農民到了城裡能不能夠享受政府提供給市民的福利。即使在美國的州立大學,非本州居民的學生也需要繳納更多的學費。對農民的人力資本來講,最重要的部分是農民可不可以去找工作,而現在農民可以到任何地方去找工作,如果他很聰明也可以上大學,如果是上了大學出來有了工作,他也可以從農民變成政府官員或經商,所以人力資本的流動及保護已經基本解決了。從一定意義上看,農民在村裡還又一塊相當於城市社保功能的土地。最近因為人口結構的變化,農民工的工資急劇上升,每年15%的上升,這就反映了中國的人力資本市場正進入一個逐步成熟的過程。這也是中國制度改革成功的一個案例。

  房產權利及市場的形成也是中國制度改革成功的一個案例,雖然現在又有了新的挑戰。當年所有的住房都是政府或國有企業分配的,居住者只有有限的使用權,沒有所有權,不能買賣。九十年代中國最重要的改革就是把所有的政府機構、國有企業的住房全部私有化了,賣給職工。在這個基礎之上,中國開始發展商業住宅市場。商業住宅基本上是按照香港模式,賦予70年產權;同時也發展工商業地產市場,賦予30年產權。在這個過程中,大陸從香港引進了很多關於產權的界定及產權的交易制度,但不包括產權糾紛解決的制度。在香港,土地產權糾紛由法院調解裁定。但在內地,土地產權糾紛往往需要驚動黨和政府的最高層才能搞定,應為土地的產權基礎設施嚴重缺失。

  土地市場的形成使得銀行有了一大批低風險高收益的住房抵押貸款業務。地產與銀行發展相輔相成,土地產權的界定、交易、保護制度逐漸形成,但很多歷史問題還懸而未決。另一個嚴峻的挑戰是如何應對由於宏觀經濟變量(如利率)扭曲導致的地產泡沫及供需結構失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