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政左經右”的路線下民營企業的命運

http://www.CRNTT.com   2013-11-12 08:45:43  


  中評社北京11月12日訊/華爾街日報日前登載吳向宏文章“政左經右的路線下民營企業的命運”提出這樣的疑問:從世界範圍看,有沒有長期堅持政左經右路線而在經濟上取得成功的國家?如果有,這種經濟形態下,民營企業家會面臨怎樣的形勢?

  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李克強總理邀請一批民營企業家去中南海座談,強調“對民營企業家,政府不僅信任,還要依靠”。結合李總理最近推動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有些朋友認為,新一輪改革浪潮在即,民營企業的機會又來了。

  我絲毫不懷疑李總理保障民營經濟的誠意,正如我絲毫不曾懷疑前任總理控制房價的決心。當然,一項政策宣示,要放在國家發展方向的大背景下,才能更好地領會。中國目前的大政走向,越來越像所謂“政左經右”路線:即一方面強化黨的領導,嚴厲控制輿論和限制政治民權,另一方面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民間的經濟權利。

  我對政治早已興趣索然,也沒有選擇立場的衝動。純從可行性的意義上,我想討論的是:從世界範圍看,有沒有長期堅持政左經右路線而在經濟上取得成功的國家?如果有,這種經濟形態下,民營企業家會面臨怎樣的形勢?

  先看第一問。答案是“有!”,雖然的確寥寥無幾。拉美的若干國家在轉型期間,有過“強人政權+市場經濟”的嘗試,其中最有名的大概是智利的皮諾切特,這位獨裁者推翻了前總統阿連德的社會主義路線,鐵腕推行了市場經濟。當然,皮諾切特最終下場不佳,那是後話。而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可算政左經右的成功案例,比如說曾長期處於殖民獨裁統治下的香港。其中最耀眼的明星可能是新加坡,它也被不少中國人視為樣板。

  政左經右路線取得成功的國家和地區,在我看來,有一些很明顯的特征。比如說,它們幾乎都是在殖民地或某種程度的附庸國狀態下,取得經濟成就的。而它們的宗主國或控制國,都是老牌的高度民主化的市場經濟國家。比如智利的皮諾切特,背後是美國扶持;韓國軍事政權期間有美國長期駐軍;而香港則被英國統治百年之久。這些地方本土政權雖然專制,其幕後操控者仍是一個市場傳統深厚的民主政體。相反,那些走了所謂獨立自主路線的強權政治國家,比如同為拉美國家的古巴和今日的委內瑞拉,其市場化水平就很低,經濟發展也嚴重受挫。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