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中國如何贏得新一波開放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3-11-12 09:00:36  


 
  如何追求新一輪政策的成功呢?最重要的是中央層面的頂層設計。上世紀80年代的經濟特區是有頂層設計的,90年代的長三角的開放也是有頂層設計的。其他區域的各種特區和實驗區的頂層設計,就不是那麼科學了,往往是地方做好了之後,中央批准一下,實際上是中央批准的地方項目。現在也存在著這種情況。除了上海自由貿易區中央頂層設計的味道比較濃之外,其他幾個包括深圳前海、珠海橫琴、廣州南沙、福建平潭等就缺少中央的頂層設計,更加像地方發展項目。很顯然,如果要成功,頂層設計要從地方提升到中央。

  與頂層設計相關的就是這些新特區的整合問題。現在人們對上海自由貿易區抱有非常高的期待,希望其能夠改變目前的改革困局,把國家的改革和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階段。但這並不現實。中國如此之大,要上海自由貿易區來改變目前的局面並不現實。但如果把其他幾個整合起來,形成一攬子新的開放政策,就會產生更巨大的能量。同時,現實出現的問題也要求這些新特區的合作和分工。目前,因為沒有合作和分工的統籌,這些區域之間已經出現互相競爭的局面。例如一些原來放置於其它區域的項目,開始往上海自由貿易區轉移,因為上海被視為具有更大的政策優勢和發展潛力。競爭不可避免,也是必要的,但如果沒有頂層設計,就會演變成惡性競爭。道理很簡單,每一個地區的競爭力並非來自市場,而是行政和政治。

  新一輪的特區如果要走向成功,必須避免缺失遠見、頂層設計和創新能力的領導者。這一波開放需要更高層次、更高要求的領導團隊。辦特區既是地方發展的需要,更是國家發展的需要,因此,特區不能淪落為只是地方項目。就是說,特區的領導人才的配置問題要重視起來。但現在沒有做到這一點。在各個地地方,無論是上海、廣東和福建,負責特區的地方領導層很少有遠見,能夠把特區建設和國家的發展結合起來。他們更多的是像開發商,GDP主義觀念過於嚴重,強調的往往只是特區對地方經濟增長的貢獻。他們對特區沒有一個中長期的規劃,特區定位不清楚。領導層只知道蓋大樓、修高速公路。也就是說,他們擅長於“造城”,但對於“造城”之後要幹什麼沒有清晰的概念。結果,往往會造成“鬼城”現象,“有城無市”或者“大城小市”。要改變這個局面,迫切需要配備有遠見和頂層設計能力的領導班子。

  現在人們的共識是,新一輪的特區需要體現的是升級版的開放政策。只有升級版的開放政策,才能打造出升級版的自由貿易區或者實驗區。什麼是升級版的開放政策?人們至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首先是產業開放的升級版,就是要從以前的製造業等方面向更高層次開放,包括金融服務貿易等方面。第二,升級版的開放政策的目標,在於服務於國家整體改革的需要,尤其是經濟改革。現在的經濟體制改革變得非常困難,因為每一體制背後都是龐大無比的既得利益。新的特區和試驗區要改變這種情況。從這一角度來看,新的特區必須在改變國家內部的經濟結構失衡方面有所作為,包括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大型企業和中小型企業、政府和市場等之間的失衡。大力發展民營企業,尤其是金融業顯得非常重要。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