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姚洋:追求新加坡模式會破壞經濟活力

http://www.CRNTT.com   2013-11-25 08:55:39  


 
  事實上,從現在開始,中央政府將接管社會保障支出,成立全國統一的養老金和醫療保險(放心保)系統,同時退休年齡將逐漸提高。目前,女性退休年齡是50歲,男性是55歲以全球標準來看顯然過低,且考慮到中國人口迅速老齡化的趨勢,這顯然是不可持續的。

  國有企業的權力還將受到其他方式的削弱。政府限制新競爭者進入經濟各個領域的權力將大大受限,官僚主義繁文縟節也將遭到大力削弱,這將極大地降低國有企業對創新的制約作用。

  金融自由化也將得到深化,受益最大的將是創業企業和民營企業。除了承諾匯率和利率自由化外,三中全會最終文件還要求允許國內民間資本組建中小型銀行。

  此外,為了保證商業法庭裁決的一致性,法院系統將直接由中央政府而不是對應的地方政府提供資金。這將有利於增強地方層面法院系統的獨立性。

  所有這些改革都是人們所長期期待的。但此次三中全會還帶來了驚喜,包括在黨內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中國的行政部門體系中已經有了發改委;領導小組的成立彰顯出中共和習近平主席對全面改革的決心。

  第二個驚喜是文件對市場的強調。過去儘管也承認市場的積極作用,但總是強調政府導向。如今,中共首次正式要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最後一個驚喜是為完成全部改革制定了時間表;中國準備在2020年建成成熟的市場經濟。這是中共在最近一段時期首次為政策制定設置具體的期限。

  但是,儘管所有這些措施都是令人鼓舞的信號,也有一些關鍵點沒有觸及。比如,文件沒有明確提出進一步改革國有企業。類似地,儘管文件要求加強地方立法機構,但並沒有拿出具體的計劃限制地方政府在經濟活動中的角色,而這是中國經濟扭曲的來源之一。

  這與最終文件最重要的空白有關:政治改革。事實上,三中全會顯然決定採取新加坡式的方針自由市場經濟和專制政權相結合。

  這一方針有待時間的檢驗。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只有500萬人口大概和北京市海淀區相當。中國的規模和複雜性遠甚於新加坡,因此中國政府追求新加坡模式以及對一切社會動蕩採取高壓手段最終會破壞經濟活力。

  為了建設三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型經濟,中共領導層需要找到能培養有活力的社會的新的治理模式。很快,剛剛展開的具有關鍵重要性的經濟改革便會顯得後勁不足。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