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打造“石油人民幣”時機已經成熟

http://www.CRNTT.com   2013-12-02 09:05:45  


  中評社北京12月2日訊/對於中國的國際地位和發展態勢來說,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一個核心的問題就是能否掌握國際商品定價權,如果這一問題不能解決,那麼就算國際化也會像日元那樣,只能是進入別人掌控的俱樂部,參與參與,不僅沒有發言權,反而可能因為貨幣的國際化而給本國經濟帶來壞處。中國網刊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副研究員周寂沫文章如是說。

  文章分析,石油,仍然是最重要的國際商品,“石油美元”的存在也仍然是美元掌控國際商品定價權的基本依托。而隨著新能源泡沫的逐漸破滅,核能利用不確定性的增大,傳統能源也並沒有很快退出理事舞台的跡象。所以人民幣要具有對國際商品定價權的影響力,能否與石油建立起緊密的聯繫就顯得至關重要。

  “石油美元”及其背後由歷史因素導致的美國與主要產油國之間複雜而密切的關係,使很長時間里,要突破這種局面而建立“石油人民幣”體系都只能是一件天方夜譚式的幻想。但今天“幻想”可以變成現實。

  隨著世界格局的風雲變換,尤其是美國和西方在其主導的中東亂局中的接連失算,美元石油體系的根基正在迅速削弱。在經歷伊拉克戰爭和中東亂局之後,利比亞和伊拉克的產油能力已大打折扣,產油國的實力也在發生變化,從目前的態勢來看,主要產油國俄羅斯、沙特、伊朗、印度尼西亞、委內瑞拉中多數已不受美元體系控制,或者在竭力擺脫美元的影響。而隨著中國從這些國家購油量的迅速增加,以及人民幣國際信譽的不斷提升,還有中國商品的廣受青睞,用商品換石油,乃至用人民幣直接購買石油已經開始成為中國與石油出口國間討論的重要話題。

  文章表示,事情總是水到渠成最好。”石油美元“以及以此為基礎的美元定價權,是美元掌控世界經濟的基礎條件,顯然是不能接受人民幣的挑戰的,所以一定會竭力阻撓中國與石油出口國間的人民幣往來。但從市場的角度講,需求和供給的力量是誰也阻擋不住的。儘管石油出口國可能或者正在受到某種壓力甚至是制裁,但隨著中國發展態勢的逐漸明朗,石油仍然會不由自主地流向中國。實際上,一些主要石油出口國,比如伊朗,寧可先不收錢也願意把石油賣給中國。這樣一來就會逐漸地形成一筆規模可觀的,以對中國的信任為基礎的石油債務。而對我們來說,所要做的只是把這種對中國的信任進一步具象化為對人民幣的信任,進而用人民幣來結算債務就可以了。

  當然,也有人舉出人民幣相對於美元的種種“劣勢“,來說明”石油人民幣“難以實現。然而,人民幣與美元是有著本質區別的。“石油美元”或者其他“美元”是依靠美元來廉價占有石油乃至其他世界資源的一種方式,而這不是打造“石油人民幣”的目的。由於人民幣不會也不打算成為又一個美元,所以優劣勢也就無從對照。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