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http://www.CRNTT.com   2013-12-06 08:36:29  


  中評社北京12月6日訊/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偉目標,明確指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為新時期金融業改革發展確立了新航標。我們要充分認識作好金融工作的極端重要性、複雜性和艱巨性,著力健全現代金融體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求是雜誌日前發表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士餘文章如是說。

  一、做好金融工作必須堅持“底線思維”

  文章稱,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也是高風險行業。歷史上,一些國家爆發的金融危機,不僅造成直接經濟損失和生產力破壞,而且加劇社會矛盾和政治危機。金融業的特殊屬性決定了我們在金融工作中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對潛在風險隱患,要密切監測、早做預案;對已經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出手、有效應對。

  守住底線在本質上是保護有效生產力。金融危機往往會重創實體經濟,導致大量企業破產倒閉。守住底線,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在淘汰不適應市場、沒有競爭力企業的同時,保護和發展有先進生產力和競爭優勢的企業;對陷入財務困境的企業,採取債權人協調、流動性支持、債務重組、收購兼並等措施,逐步恢復其生產力。

  守住底線是“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的保障。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結構調整的穩步推進和各項改革的深化,離不開一個健康穩定的金融環境。當前,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複雜,中國需要通過結構調整和制度改革,才能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守住底線,就是要堅決落實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為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守住底線是金融體系功能正常發揮的基礎。金融體系的主要功能是資金融通、支付結算、風險管理,如果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金融體系的正常功能就會受到削弱甚至喪失,整個經濟和社會運行將受到極大衝擊。曾發生過金融危機的國家,都為恢復金融體系支付了巨額財政成本,教訓十分深刻。守住底線,就是要維護金融體系的正常功能,支持經濟社會持續穩定運行。

  守住底線是維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金融與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如果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人民群眾財產和利益嚴重受損,就容易引發社會矛盾和不滿情緒。守住底線,就是要切實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落實好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構建和諧社會、實現中國夢提供金融支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