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從新加坡人口白皮書看香港人口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3-12-09 09:51:31  


 
  新加坡的人口白皮書,就有一個章節,先交代國家經濟發展願景、人口質素狀況、如何打造價值鏈與推動產業結構轉型,然後講未來人力資源的發展策略。

  香港的人口政策咨詢文件,卻沒有這種整全思維與願景,連“我們應否進行更詳細的人力資源推算研究,以評估所需的人才/技能類別……從而促進經濟發展?”都成為咨詢議題之一。據新加坡媒體報道,政務司司長認為香港可引入更多外地人才,只是基於“新加坡能,所以香港能”之類的理由。

  事實上,香港的經濟發展願景向來不清晰,更遑論如何做到人盡其才、確定所需外來人才的類別與數量。從過去的四大經濟支柱到六大產業,再到現在的四大潛力行業群,重心產業一直在變,政府卻不曾檢討各個產業成效、解釋變化原因。縱然本屆政府視文化創意產業為香港四大潛力行業之一,但有評論估算,港府最近令人無從捉摸、難從市場角度理解的“三挑二”電視發牌決定,就可引致每年80億、與新近落成的郵輪碼頭造價相若的經濟損失。

  政府建議在某些行業引入更多外勞,同樣值得商榷。以建造業為例,政府指現在行業出現人手短缺,引入外勞可增加彈性、避免增加本地勞工淡市時的失業率。但數據顯示,目前香港註冊建築工人數字,較2007年增加41%,原因是發展局自2010年起推行“強化建造業人力訓練計劃”來培訓本地人才,今年發展局局長更強調,有信心計劃可滿足業界未來數年的人才需要。因此增加輸入外勞是否必要?會否拖低薪金、打擊員工積極性、損害建造業向來高生產力的經濟效益?這些問題咨詢文件都沒有提到。

缺乏整體發展目標

  第二,關於人口變化與空間規劃如何配合。咨詢文件的前言說,“一個可持續的人口政策須在創造經濟財富、所有人享有平等機會和更優質生活三者之間,取得平衡”。但平衡如何取得,文件沒有提供線索。

  就算假設港府不設人口上限的決定合理,它也難自圓其說,為何作為一份未來藍圖,咨詢文件沒有演算未來人口在不同情景規劃下的增長速度與數字、沒有建議合適的未來人口數字、沒有分析城市空間能否應付未來人口變化以確保“更優質生活”,從而為公眾提供更多參考。新加坡的人口白皮書就有個章節,講述除房屋與商業發展外,如何預留空間發展綠色休憩空間,確保人口增長後的生活質素,這多少助長了新加坡社會的保育意識與行動。雖然白皮書引發社會爭議,但大都圍繞政府的各個人口推算與背後邏輯,焦點清晰。前總理李光耀與吳作棟也曾就國家合適人口數字表達意見。

  事實上,回歸前已有建築學學者指出,香港發展規劃“缺乏整體發展目標和意識形態,只有功利目的而沒有社會理想和文化取向”,但問題至今依然嚴重,例如關於是否需要開發去年令香港獲《經濟學人》選為全球最宜居城市的郊野公園,來應付人口增長,近月發展局局長與政務司司長就有相反意見。對未來人口變化模糊不清的咨詢,只會令香港距離“優質生活”目標更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