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霾背後的日常生活細節

http://www.CRNTT.com   2013-12-17 12:22:07  


 
  也正是這個原因,中文裡經常使用霾這個詞語,往往更多是用來指稱一種時代的陰霾、政治治理的污霾、社會氣氛的陰晦和昏暗,它如夢魘壓身,揮之不去。

  《詩經》裡就開始寫霾,用“終風且暴”、“終風且霾”、“終風且曀”、“曀曀其陰,虺虺其雷”,來描述無窮無盡的氣象暴虐,借用這種天象的暴虐和無度,來比擬人的無常和可怖。屈原在《國殤》裡就寫“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霾字直接用出“埋葬”的蘊意。

  國外的媒體寫中國霾,時常兩個單詞合用“choking smog”,意思是“窒息嗆人的污染光霧”。前段時間,美國威爾遜總統研究中心在給我的會員郵件中,經常組織有關中國環境的討論,總標題就是中國發展的窒息時刻(Choke Point)。對於中文的使用者來說,smog通常就被當作一個簡單單詞背誦,然後對應上它在污染意義上的意思。然而,對於有著中國生活經歷和文化閱歷的人而言,可能還可以看到smog分明是一個縮略詞:Socialist Moribundity Of Growth (SMOG),也就是“有關增長的社會主義病態和終結”。

  直到全體公眾意識到霾不僅是一種PM2.5,它更是一種天空中密布恐怖尖叫的動物,一種彌散不去的公地悲劇、集體“有意識”污染、群體“束手待吸”的犬儒,霾永遠不會在中國消散。

  作者是人類學博士、香港獨立學術智庫BRICS FUTURES院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