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洋家庭上海抗霾記

http://www.CRNTT.com   2013-12-16 11:48:51  


 
是走還是留?

  由於日趨嚴重的空氣污染,一些外企的駐華人員開始猶豫是否繼續留在中國長期工作、生活。尼爾斯和美心的一些朋友因為不想讓孩子生活在霾中,陸續離開了中國。顧女士介紹,在北京,即便提供更為豐厚的高薪,也難以阻擋駐華員工的辭職潮,獵頭公司頻頻聯絡在上海的尼爾斯與美心,但只要一聽說要去北京工作,兩個人就搖頭,“真正的財富是健康”。

  尼爾斯打開了一張全球PM2.5動態圖,在他的家鄉荷蘭以及美心的家鄉澳大利亞,PM2.5數值保持在十幾微克/立方米,數字標注為綠色,尼爾斯說,阿姆斯特丹的PM2.5為22微克/立方米,歐洲人就驚呼阿姆斯特丹的空氣質量太糟糕了。

  全球PM2.5紅色區域集中在東亞,從他的這張全球PM2.5動態圖上,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中國各地區PM2.5的污染數據以及污染蔓延的趨勢。京津冀、長三角地區最為嚴重,而珠三角地區乃至港澳台隨著冷空氣的一路南下,PM2.5數值也逐日增加。

  記者在這張動態圖上看到鄰近中國的韓國、日本,PM2.5數值也在增加,日本南部一些地區的PM2.5甚至已經近百微克/立方米。

  早在2010年,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研究人員曾發布一份“全球範圍內大氣污染現狀”,他們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兩台衛星監測儀的監測結果,繪制出了一張全球PM2.5年均濃度地圖,至今,該地圖仍是該領域較為權威的研究數據。 這張地圖也顯示,美國PM2.5水平相對較低;德國、法國濃度較小,意大利、西班牙、英國等國家高一些。而PM2.5濃度最重的區域,從北非撒哈拉沙漠一直延伸到東亞。

  在中國大地上,污染嚴重的區域,大多集中在“三區十群”:京津冀地區、長三角地區、珠三角地區;陝西關中、山東半島、遼寧中部、山西中北部、甘寧地區、武漢周邊、新疆烏魯木齊市、成渝、長株潭、海峽西岸城市群等。上述地區正是我國人口密度大、經濟發達、工業聚集的地區。

  雖然該地圖使用的是歷史數據,但近年來狀況並沒有較大改變,該地圖仍可說明當下的大氣污染狀況。

  中國國內有一種論調,認為西方在發展過程中,也經歷過污染的階段,持續經過了二三十年的治理才擺脫了污染的困擾,言下之意,中國也難以避免這樣的重複。尼爾斯並不認同那種拿西方的過往經驗給中國當下的污染開脫的說辭,他說:“中國的發展為什麼不可以避免西方的教訓?”

  他在給記者講解那張全球PM2.5動態圖時,經常會指著歐洲或亞洲一些國家說,“這裡比中國窮,但他們擁有更好的空氣。”

  尼爾斯並不想逃離中國,最重要的緣由是,他已經在上海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想說離開,沒有那麼容易。”

  顧女士則更增了一份故土難離的情懷,2006年,因為對故土的思念,顧女士帶著丈夫美心回到了父母身邊。越來越嚴重的空氣污染,讓這對夫婦猶豫是否要再次回澳大利亞,“的確,那里有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但這裡有我的家人。”

  盡管嫁給了澳大利亞人,但顧女士並沒有放棄中國國籍的打算,而且她還給兩個孩子取了中文名,教他們中文,並讓他們生活在中國人的社區。

  這兩對夫婦開始投身環保公益。尼爾斯說,面對環境污染,西方人習慣於思考“我能做些什麼?”

  除了記者前文所介紹過的他們曾做過的一些對市民有實際指導意義的實驗外,他們還奔波於長三角、京津冀、香港、歐洲等地區,進行調研、取經。

  顧女士說,她能為家鄉所做的沒有比這個更有意義——搞清楚中國霧霾的成因、喚起民衆的環保意識並教會民衆自我防護、促進政府更有力的治理。

  “我給自己四年的時間來做這樣的事情,只要感受到希望,我就繼續留在這裡。”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