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趙靈敏:中國的強勢外交及其局限

http://www.CRNTT.com   2013-12-21 09:54:10  


北京中國外交部大樓
  中評社北京12月21日訊/新加坡聯合早報昨天登載趙靈敏的文章《中國的強勢外交及其局限》,文章說,近年來中國外交一改過去的低調和忍氣吞聲,開始表現出不妥協的姿態,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履新以來,中國的強勢外交似乎更進一步。不過中國應該消除復仇心態,避免為了強勢而強勢,而應更多考慮如何才能以最小的代價和成本確保和平崛起,如何才能使相對和平的國際環境延續更長,況且中國的強勢外交還面臨一系列的掣肘因素。詳論如下:

  兩個月前在廣州和一位北歐國家的前任駐華外交官聊天,談起英國首相卡梅倫即將對中國的訪問,這位前外交官認為這差不多是一場“道歉”之旅,是為了平息2012年5月卡梅倫和副首相克萊格會見達賴喇嘛後中方的強烈不滿。在他看來,隨著中國國勢的增長,外交上也日益強硬,類似見達賴喇嘛這樣的事情,10年前可能中國外交部口頭譴責一下就完了,現在則歷時一年半,讓英國看盡臉色,最終還需要首相親自出馬才能解決。而卡梅倫在中國也是好話說盡,甚至做出了“英國要做中國在西方最強有力的支持者”這樣讓人驚愕的表態。

  就在本月初,美國副總統拜登同樣在北京碰了釘子,在東海防空識別區的問題上,中方寸步不讓,最後拜登只得退而求其次,要求中方不要進一步劃定南中國海防空識別區;面對日本希望美國向中方施壓的想法,拜登只是敦促中日雙方建立危機管理和信任機制,以減少問題升級的風險,在具體措辭上並沒有一句重話。就在拜登訪華的同一時間,又發生了中美軍艦在南中國海對峙的事件,從目前媒體報道的情況看,似乎中國在整件事情上表現得更為強勢。這不禁讓人想起1999年發生在海中國南的中美軍機相撞事件,兩相比較給人的最大感覺就是,攻守之勢易矣,14年後的中國一改當年委曲求全的模樣,強勢進取的外交態勢已然形成。

  自1990年代初以來,中國一直奉行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的外交政策,這一政策的背景是中國因為天安門事件遭到主要西方國家的制裁,在國際上空前孤立。20餘年來,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的提升,建議對韜光養晦進行檢討的聲音不絕於耳,官方的口頭表態迄今為止還沒有什麼變化,但在實際動作上則日益顯露崢嶸。特別是自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以來,在中美關係、對台軍售、互聯網管制、貿易摩擦等方面,中國外交一改過去的低調和忍氣吞聲,開始表現出不妥協的姿態,在各個場合要求其他國家尊重中國對核心國家利益的關切。新一屆中央領導班子履新以來,無論是在朝鮮問題上還是東海防空識別區問題上,中國的強勢外交似乎更進一步。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