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鄧聿文:習近平治黨一年評估

http://www.CRNTT.com   2013-12-26 09:17:37  


 
  換言之,中共要成為一個代表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政黨,前提是黨自身要純潔,黨不純潔,就無先進可言。所以,習在幾年前就指出,保持黨的純潔性,是一個關乎黨生死存亡的大問題,是“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的長期任務和永恒課題。

  當習成為總書記,能夠有條件按照自己的意願來改造中共後,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加強幹部隊伍的作風建設。去年12月5日,政治局會議一致同意出台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群眾的八項規定,集中解決所謂“四風”問題,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以期恢復黨的優良傳統和工作作風。從八項規定一年來的落實情況看,成效還是很顯著的。

  中紀委的統計顯示,截至10月底,各地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共計1萬7380起,處理1萬9896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4675人。實事求是地說,幹部的工作作風有所好轉。

反“四風”的三個特點

  習式反“四風”有三個特點,一是強調領導人以身作則,率先垂範,要求別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別人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二是強化督察和檢查,不搞一陣風;三是制度化。從後兩者來看,從中央到部門和地方,都出台了相關規定,加強了監督檢查的力度。這些規定涵蓋會員卡專項清退、不得新建樓堂館所、制止豪華鋪張,提倡節儉辦晚會,狠刹中秋國慶期間公款送禮和會議費支出,不得在辦證中故意刁難群眾等各方面。11月,中共印發《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以條例的形式固定化這一系列規定,將反“四風”制度化、長效化。

  在幹部作風建設方面,更重要的是整風。以“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名義的整風,是從今年6月開始的,時限一年左右,整風雖然也著眼於“四風”問題,對“四風”來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但其目的,更多是要重建中共的群眾路線,用習近平的話說就是“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中共失去了群眾,就有被傾覆的危險。

  客觀而言,習式整風比其前任要嚴厲得多。習為此重拾毛澤東時代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在各級黨委的常委層面,要求開展民主生活會,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並親自監督,人人都要過關。習這樣做有兩個意圖,一是提醒領導幹部,尤其是掌握各級政權的中共執政集團,務必牢記中共的權力基礎來源於群眾,心裡要有群眾;二是執政集團內部要做到互相監督,互相揭發。前者是顯性的,後者是隱蔽的,目的是要威懾那些對自己懷有二心的各級黨政大員。

  到目前為止,整風也達到了一定效果。各級黨委面向社會做出的各種承諾對領導幹部有一定約束作用,屆時如果改正不力,兌現不了承諾,就有可能被“問責”。

  相對改正作風,民眾更為關注的是習近平的反腐。迄今為止,習的反腐取得了相當大成效,超出了社會原先的期望值。習式反腐也有三個突出特點:一是力度明顯加大;二是“老虎”、“蒼蠅”一起打,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腐敗;三是在嚴懲腐敗的同時,加強反腐的制度建設。

  腐敗是寄生在中共身上的一顆毒瘤,習能否把領導幹部尤其是高級領導幹部的腐敗管住,不但關乎作風建設的成敗,也是能否贏得群眾信任的關鍵。從這個角度看,反腐是為黨樹“信”的過程。習必須加大對腐敗的治理力度,來滿足社會期待,以此推進幹部作風的轉變。

  同時,反腐也是促使制度良性運轉和改善黨的治理的重要一環。腐敗不僅表現為領導幹部貪污了多少錢,更重要的是,它破壞了律法,使制度和法律癱瘓。人們看到,凡是腐敗發生的領域,制度和法律總是失效。因此,中共要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改善黨對改革的領導,使黨能夠駕馭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結構的現代化,就必須嚴厲反腐,讓各級幹部認識到,中央對腐敗的打擊不是權宜之計,不能存有僥幸心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