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日本人在華地圖

http://www.CRNTT.com   2013-12-29 10:54:35  


 
吸引人的二線城市

  而在那些迎來越來越多日本人的二線城市,日本人正在形成新的聚集區。

  從全球範圍看,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日本人增加了120.44%;緊隨其後的就是蘇州,達到46.52%。另外,越南的胡志明市和河內市均增速較高,分別達到28.31%和24.47%。

  台北市是減幅最大的城市,達到35.29%;其次是菲律賓的馬尼拉,減少了31.62%;大連位居第三,在那裡的日本人減少了20.57%。

  日本大使館相關人士對此向本刊解釋說,“蘇州等地對日本展開的招商引資工作是比較成功的。從結果來看,這些地方的日本公司和工廠特別多,比如蘇州的製造業比較多。”

  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中日關係研究中心秘書長、外交研究室助理研究員張勇則認為,蘇州離上海比較近,各種日貨如日常用品、食品等在當地隨手都可以買到,生活便利,同時當地的政策比較靈活。這非常適合想要脫離上海大城市壓力的日本人。

  而且,這些中小城市政治氛圍比較淡,和北京等大城市截然不同。

  “大連是有歷史淵源的。當年日本侵略東北的時候,把大連作為一個窗口,包括“滿鐵”調查部等都設在大連,此外它還是一個港口城市。”王屏向《瞭望東方周刊》分析說,這種歷史因素導致大連存在許多日本人,但很難對未來產生影響。

  “二線城市正吸引大批日本人集中居住。”張勇認為,這些城市擁有鮮明的優勢:一方面擁有比較完整的工業園區,如電子、微電子等在日本比較成熟的產業。“雖然這些產業的競爭力在日本國內有所下降,但是對中國來說還是一個可轉移的產業。”另一方面,它們對外企有一些相對優惠的政策,日企選擇在這些城市發展也有運輸成本上的考量。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洛杉磯擁有的日本人最多,但是其中有2.8萬人擁有永久居留權。這樣,從3個月以上的長期居留者數量來看,上海其實是全球第一,達到5.72萬人。杭州、蘇州、無錫以及天津等長期居留者的增長幅度分別在47.85%和20.09%之間。

  從上一個增長周期2006年至2008年的數據來看,上海的日本人數量穩定地排在洛杉磯和紐約之後。香港當時位置比較靠前,特別是2006年、2007年均在第五的位置,人數最高時期達到2.72萬人。

  該時間段,北京則在第13位到15位之間,人數最高時為1.2萬餘人;蘇州、大連、廣州、深圳等同樣是日本人長期居留較多的城市;山東青島則在前50位之列,人數最多時有3200餘人。

  在更早的2003年時間段,有2.62萬名日本人的香港在全球排第三,上海當時只有1.57萬名日本人而排在第10位,台北排在第15位有8924名日本人。此外的前50個城市中,中國城市還有北京和大連,分別有7130和2002名日本人居留。當時中國以6.4萬人排在美國、巴西之後。

  1997年的統計數據中,香港有2.45萬日本人,台灣有1.36萬日本人;香港在城市排名第五,台北第13位;上海和北京分別在第23位和25位,人數分別是5161和4827。

  “我覺得‘機遇論’是越來越多的日本人來中國的一種支撐,這說明人的流動是朝著有更多機會的一方,不管是工作機會還是財富機會。”張勇告訴《瞭望東方周刊》,在本世紀初,日本國內一直在探討中國的發展對日本來說是機遇還是挑戰。最終,大多數人認可了前者,就是中國的發展對日本來說,是機遇而不是挑戰。但仍有不少人認為中國在這方面還是存在威脅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