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北京地鐵,向誰看齊?

http://www.CRNTT.com   2013-12-30 12:17:22  


近年來中國大城市地鐵建設進入井噴期。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訊/北京地鐵漲價引起的爭議熱鬧非凡,是近來難得一見的公共事務大討論。回顧這持續十餘日的熱議鼎沸的爭論,無論是支持漲價的理據,還是反對漲價的觀點,基本上得到了盡情合理的展示。顯而易見,類似這樣的關涉民生的公眾討論,姑且不論成效如何,其價值即不容低估,無疑有助於激發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有助於社會進步,對公共事務的管理和決策,更是大有裨益。

  以下時代周報這一組文章,力圖立足於此前之討論,從理論、現象到域外視角,全方位審視這一問題,以期對這一問題給予更加深化的理解,感受城市的病與痛,呈現問題之症結與解決之路徑。

  治堵之道,向來是“疏”。城市的多中心化,或許是北京以及其他中國大城市解決交通問題的終極方案。在當前的行政體制與利益格局下,這僅僅是一種奢望嗎?

[開篇]

北京地鐵該漲價,但難治堵

  時代周報評論員 餘嶺

  福利之果雖甜,卻難長久享用。

  北京市擬對地鐵調價,一時引起激烈爭論:“兩元票價”究竟該不該終結?其實,熟悉中國政治邏輯的人應該明白,市政府《進一步加強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的工作方案》的文件一出,漲價幾成定局。這不,北京市交委很快就拿出了五種方案,進行“論證與比較”。公眾看來並沒有選擇拒絕的權利,該討論的不是該不該漲價,而是該如何漲價。不過,鑒於很多人還是對該不該漲耿耿於懷,不妨在此多言幾句。

  漲價不過是回歸常態之舉

  目前看到的爭論基本上是各說各話,沒有交集,沒有討論。一派是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說話,堅決反對漲價,必須保住這少有的“福利”;另一派則站在“市場”一邊,主張要由市場來解決問題,補貼有違效率原則,低票價扭曲公共交通市場,必須靠漲價來分流地鐵乘客。

  反對漲價派的一種觀點是,所謂“全國人民補貼北京人低價坐地鐵”是不成立的,北京地鐵建設資金來自北京市財政。這種觀點可能有些問題,且可能不只是地域之爭那麼簡單。首先需要確認的是北京地鐵建設中究竟有沒有中央財政投資(如原鐵道部資金)?若明的沒有,是否有暗補?比如,2008年奧運會之前,北京大規模興建地鐵交通,需要巨額投入,其中有沒有得到中央補貼?若從公開資料無法作出判斷,全國人民是否補貼了北京人就還是個疑問。

  反對漲價的另外一種觀點認為,政府財政反正都是不公開的,人大根本就是橡皮圖章,無法監督政府開支,納稅人沒有辦法確保公共財政收入沒有被公務員們中飽私囊,那麼,地鐵二元票價導致的巨額補貼,就是難得的真正“用之於民”的財政支出。尤其是,對於在北京工作的外地人,納稅的項目並不比本地人少,卻難以享受本地人的很多福利,特別是當他們離開北京之後,繳納的社保也沒法跟著自己走,他們更會堅決反對兩元票價的終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