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報紙的苟活空間仍然存在

http://www.CRNTT.com   2013-12-30 14:18:50  


2013年12月23日,上海,報刊亭擺放著當日出刊的《新聞晚報》。東方IC供圖
  中評社北京12月30日訊/“其實,報紙死不死,早已不是一個會不會的問題,而是時間問題……但總體而言,中國報紙的苟活空間依然存在。”葉克飛文章《中國報紙的苟活空間仍然存在—— 受困於體制,同時抱著體制的大腿》如是說。詳論如下:

  有一年赴上海某高校短期學習,有人曾向我推薦“早午晚報”的創舉,即《新聞晨報》、《新聞午報》和《新聞晚報》。幾年之後,《新聞午報》已更名《天天新報》,《新聞晚報》則宣布2014年元旦起休刊。

  《新聞晚報》的休刊引起了眾多報人的哀鳴,諸如“報紙已死”之類的說法仿佛又得到了有力佐證。這些年來,這種說法早已不新鮮,但凡報人見到新媒體人,總會半真半客氣地說一句:“我們日子越來越難過,你們厲害啊!”

  其實,報紙死不死,早已不是一個會不會的問題,而是時間問題。它的低迷與消亡,其實與蒸汽火車、驢拉石磨一樣,意味著一種載體的逐漸式微與消亡。有一些自戀的報人會將“報紙之死”等同於“新聞之死”,不但犯了偷換概念的錯,無視更新的新聞載體(尤其是自媒體),而且在中國現實的照映下,顯得無比諷刺。

  對於報人來說,慨嘆《新聞晚報》的休刊,為該報同仁的去向擔憂,甚至心生兔死狐悲之感,都屬人之常情。但嚴格來說,它未必算得上“標誌性事件”,更無需渲染悲情。它只是上海報業整合的其中一步,也是今年以來數種報刊關張的其中一個。

  近年來,在報業式微的大潮流下,許多精英報人都流向了網媒。前段時間曾有一篇文章,指出“傳統媒體的最大攔路石不是新媒體,也不是其他,而是體制”,此說法確實一針見血。正因為體制,它們才被迫做官樣文章,才對新聞忍痛取舍,才沒有獨立發聲,甚至它們想向新媒體靠攏時,也總是因為體制差異和觀念差距而顯得不倫不類。

  但同時要看到的是,報紙乃至各種傳統媒體,它們一方面受困於體制,另一方面亦得益於體制。它們的話語權、受眾群體的獲取、賴以為生的收入,實則都是體制賦予。

  當我們時常以美國報業的各種減版、虧損、休刊為佐證,慨嘆報業的消亡無可挽回時,有沒有想過這樣一點:中國報紙的日子真的那麼難過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