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大陸專家:紅綠交流對兩岸和平架構意義何在

http://www.CRNTT.com   2014-01-11 00:22:13  


 
  (一)務實——“城際交流”承載了“紅綠交流”的主要形式

  由謝長廷開創的“一個國家內的兩個城市”交流,在2008年以來的“紅綠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特點是務實、功利。高雄、雲林、台南、屏東、宜蘭等多數民進黨執政縣市長來過大陸,有的還不止一次。高雄市長陳菊,是登陸縣市長中政治輩分最高、美麗島世代的大佬級人物。2009年5月和今年8月,兩次率團來大陸參訪,首次登陸,在大陸舉辦“高雄世運觀光行銷推介會”行銷“世界運動會”;今年再度以行銷“2013亞太城市高峰會”名義訪問大陸天津、深圳、福州、廈門等四個城市,邀請相關市長前去高雄參加會議,她首次公開稱呼“中國大陸”,釋出善意,態度務實,獲得民進黨內不少掌聲,上述大陸四城市及日照市的市長(副市長)應邀出席了9月9日在高雄舉辦的“亞太城市高峰會”。宜蘭縣長林聰賢,2011年6月和2012年7月,先後率縣府相關主管到廈門、北京、上海、杭州等大陸自由行開放城市訪問,就經貿、旅遊與農業等與大陸相關領導交換意見,推銷旅遊,歡迎更多的大陸民眾去宜蘭自由行。台南縣長蘇煥智、屏東縣長曹啟鴻也曾率團前來大陸北京、上海、廈門等地推銷芒果、鳳梨等農產品。

  民進黨地方首長為提高執政績效、鞏固執政基礎,紛紛趕搭兩岸交流直通車,前來大陸推銷農副產品、推介觀光項目,積極拓展大陸市場,爭取多開直航航線,吸引更多大陸遊客,“城際交流”順應了基層百姓的呼聲,帶有明顯的功利色彩,但作為“紅綠交流”的主要形式,客觀上體現了兩岸交流合作的大勢所趨,深化了“紅綠交流”的廣度和深度。

  (二)開放——學術活動構築起“紅綠交流”的重要平台

  學術活動是“紅綠交流”的重要載體,其特點是開放,議題多元、人員開放。隨著兩岸交流的深入,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海峽論壇等大型活動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台灣各界人士參加,兩岸智庫、學術單位召開的各類主題研討會同樣活躍著民進黨人的身影。2009年7月11日-12日,民進黨前“國策顧問”范振宗、前“立委”許榮淑出席在湖南長沙舉辦的第五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引發綠營軒然大波,范、許兩人被民進黨開除了黨籍。2012年3月14日,時任民進黨發言人羅致政、前“中國事務部主任”董立文、扁辦前主任陳淞山,參加海研中心在雲南騰沖舉辦的第十屆兩岸關係研討會,這是蔡英文“大選”失利之後,綠營較為重要的人士到大陸參加研討會,被視作民進黨反思其兩岸政策的具體行動。8月12日,蕭美琴以“台灣民主基金會董事”名義到上海參加“第三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研討會,蕭是現任“立委”,屬蔡嫡系成員,身份尤其引發關注。12月13日,由跨黨派學者組成的台北論壇基金會在前“外交部長”程建人和前海基會董事長洪奇昌率領下登陸,針對兩岸關係等重大問題,與大陸相關智庫進行了探討。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