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論壇:中印關係的變化與前景

http://www.CRNTT.com   2014-02-18 00:14:26  


 
    從總體層面來講,為什麼新世紀以來,中印關係有這種發展?一是雙方有共同的利益和訴求,這個表現在印度國家發展戰略上面很多地方有模仿中國的成分在裡面,它不斷地在向中國學習,它在評論中國發展的時候,從來不避諱談是要學中國的發展道路,就是要集中精力發展國內的經濟,並為經濟發展塑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所以,我覺得在印度國內始終有這樣一個共識,就是要保持對華關係的穩定。另外一個就是,實際上中印兩國都是發展中的大國,都是崛起的新興經濟體,在國際社會有相似的訴求,如如何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等,我覺得雙方是有很多共同立場的,這就確保了兩國的關係,就是大家希望建立一個穩定的雙邊關係。第三個就是中印關係這些年取得好的發展實際上跟兩國政治領導人的引領有很大關係。雖然媒體經常有一些不太友好的報道,但政治領導人始終是把握兩國關係發展方向的。這為中印兩國這些年來的穩定和發展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特別是在兩國關係緊張的時候,如帳篷對峙。儘管有帳篷對峙,但是李總理順利地訪問了印度,然後辛格也來華訪問。當然還有這些年來兩國交流的累積效應,交流多了,看法肯定就會有改變。

  未來中印關係變化主要制約因素與前景,我想制約因素無外乎就是邊界問題、第三方因素,這裡面包括印度更擔心巴基斯坦因素,中國可能擔心美國因素,美國始終有“拉印制華”的圖謀。還有貿易不平衡的制約,還有西藏問題。不過在輕重緩急上要重新評估一下。就中印關係來講,現在可能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制約因素,我想強調一下,就是兩國的民意。這個民意怎麼看呢?我想用現在比較時髦的一個看法,兩國都存在一種民族主義悲情。從中國來講,鴉片戰爭之後我們被殖民被侵略,那段歷史讓中國人覺得很屈辱。現在中國強大了,總覺得不能再受別人的欺負了,我們不能在領土問題上再有任何讓步了。今天,國人在看待與別國的爭端時,這種民族主義悲情的影響依然十分強大。印度在看待中印關係中的問題時,也存在一種民族主義悲情,這是因為他們有一種比較片面的看法或者說是一種誤解,至少是在民眾中,一直認為1962年戰爭是中國侵略了他們,而且印度當時又輸了,對印度的民族心理打擊非常大。這就是為什麼邊界問題對印度來說非常的敏感。印度也認為自己現在強大了,不能再輸給中國了。很多時候,是這種民族主義悲情造成兩國民意的互不相讓,中印雙方領導人受民意束縛,壓力還是非常大的。所以,我覺得雙方很難在邊界問題上有太大的讓步,這也是為何邊界談判一直進展緩慢的原因。

  中印關係的前景,我覺得還是要有一個時間段,未來二三十年,到2035年,或者2050年,總體來講,我還是比較樂觀的,我覺得中印關係沒有那麼危險。中印畢竟還是在崛起的路上,離真正的崛起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那麼在真正的崛起之前,中印的發展戰略是非常相似的,都是集中精力搞自己的建設,那麼中印這兩個國家有邊界問題,又彼此相鄰,都是那麼大的塊頭,還都有核武器,所以保持雙方關係穩定這個共識應該不會變。我覺得邊界上的摩擦難以避免,很可能還會不斷地發生,但是中印關係總體上絕對不會脫軌,還是會沿著我們既定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方向前行。

  我們說構建新型大國關係,那麼以後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就不能以過去傳統的思維來考慮怎麼解決。如果我們能夠建立這種新型大國關係的話,也許真的能找出一些創造性的思路來解決。中印邊界實在是太漫長了,問題也比較複雜,軍事手段絕不是解決之道。如果真的訴諸武力,雙方能承擔所產生的後果嗎?我覺得誰都不好承擔這個後果。而且,中印都在崛起,要成為大國,還要成為負責任的大國,這不僅要對自己本國的國民負責,還有對整個地區整個世界的形勢負責。所以,我一直認為中印的邊界問題怎麼解決最終取決於這種新型大國關係的構建能否成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