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如何避免第三次中日戰爭?

http://www.CRNTT.com   2014-02-18 09:06:51  


 
  要維持和平和避免戰爭,這三種觀點都是必須加以超越的。人們既不能忽視甚至漠視中日之間日益惡化的關係,更不能簡單地接受“中日必戰”的悲觀邏輯,而是應當更多地思考如何避免戰爭。戰爭的代價無法計算,不僅僅是人的生命、經濟、社會的代價,而且也會是永恒的痛苦記憶。釣魚島問題本身就是上一場中日戰爭的遺產。況且,現在社會更面臨著核戰爭的威脅,一旦發動戰爭將是毀滅性的。

  中國必須高度重視中日關係的演變,對局勢的任何升級跡象不可掉以輕心,以避免最終走入戰爭的邏輯。實際上,至少從兩國之間的互相認知來說,已經進入一個惡性循環的狀態,也就是雙方都把對方所做的一切視為是針對對方的,並且雙方都在開始作衝突的準備。雙方社會都存在著一部分人,他們的戰爭心理在膨脹。發展到一定階段,“中日必戰論”就會自然演變成“我方必勝論”。到那個時候,就很難有挽回的空間了。

不能老是停留在情緒階段

  處理對日關係,最主要的還是需要理性,不能老是停留在情緒階段,無論是民族主義式的還是義和團主義式的。中國必須清楚現階段的最高戰略目標仍然是可持續的現代化,也就是說,對付日本是為了避免中國的現代化再一次被中斷。既不能因為來自日本的威脅而被迫中斷現代化,更不能因為自己非理性的對日政策而自我中斷現代化。

  中日關係在其本質上說是中、日、美三國的關係。很顯然,在處理和日本的關係上,中國免不了要和美國打交道。但在這方面,中國尤其不能對美國因素做出錯誤的判斷。中國本身對日本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影響,對日本方面的行為,中國除了口誅筆伐,並沒有其他有效的辦法。中國的一個判斷是,日本那麼強硬主要的原因在於美國在背後;如果沒有美國,日本就不致於這樣強硬。因此,中國的很多人把美國看得比日本還重要。中國要求美國不要站在日本這一邊,除此之外,對美國也沒有什麼其他要求。不過,中國的這個判斷只對了一半,要求美國不站在日本一邊很難滿足。儘管美日聯盟的存在並不是說,美國必定要站在日本這一邊,美國也可考慮持一個比較中立的立場。但有了美日同盟,美國有更大的概率站在日本這一邊,而根本沒有任何機會站在中國這一邊。如果放到美國在全球的霸權地位利益來考量,那麼美國必然也必須站在日本這一邊。美日聯盟是對美國霸權能力的檢驗。如果中日發生了衝突,美國無動於衷,那麼,不僅在亞洲,而且在全世界,還會有誰會繼續相信美國呢?

  美國對日本可以有影響,但這種影響隨著美國的相對衰落,變得有限。儘管日本理論上也一直在強調美日同盟的重要性,但也開始不那麼相信美國了。日本民主黨鳩山任首相的時候,就要追求和美國的平等地位,現在安倍在做的也是同樣的事情,只不過是安倍和鳩山所採用的方式完全相反,一個反華,一個親華。親華的鳩山讓美國人找到了借口,而反華的安倍則不僅讓美國找不到借口,反而要幫助日本。日本現在想借用美國的力量,成為正常國家,重返國際舞台。但同時,日本也並不是那麼相信美國,而是想通過國家正常化來自我更生,保護自己。這也說明了,日本現在的發展趨勢到了一定的階段必然對美國構成巨大的壓力。日本國家正常化了,有了自我保護的能力,那麼美國還能在日本甚至亞洲呆下去嗎?

  這些複雜因素的同時存在表明,中日之間可以逃避“必有一戰”的邏輯。正如本欄早先所論及的,中日之間只要進行一場有限的“准冷戰”就足夠了,不需要美蘇那樣互相核武威脅的冷戰,更不需要熱戰。中國的目標是遏制住日本,不讓其再次中斷中國的現代化進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