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 
中評論壇:抵禦外部勢力干預香港

http://www.CRNTT.com   2014-02-25 00:10:46  


 
  另外就是,1991年彭定康出任最後一任港督。現在我們回頭看,就會清楚:當時西方斷定,我們中國維持統一是很脆弱的,是很容易隨蘇東那樣分解的,萬一中國出現問題,彭定康就要賴著不走,所以,他所有的措施都在為此做部署,而不是為了和平過渡。

  到了回歸的初期,差不多所有公務員都是從港英政府過渡而來,回歸後中國不干預,就相當於打開門讓全世界來干預了。其實,根據對歷史的觀察可以發現,所有殖民地在結束殖民地狀態後肯定都會經過一個“去殖民地化”的過程,但香港不但沒有出現這個過程,反過來還歌頌前殖民地,大量用前朝的人,而且讓他們“去中國化”。這個“去中國化”到了什麼程度呢?比如說,在回歸以前,香港還有中文中學和英文中學之分,而現在,香港已經沒有中文中學了,在教育系統中把中文變成了低於英文的次級語言,這是殖民地時候也沒有的事情。再比如,香港以前每年都有幾萬名中學生考中國歷史,而到了去年,因為不是必修必考,就只有當年十分之一不到的約七千名學生報考歷史科了,這就可以看出,香港“去中國化”的程度有多嚴重。雖然我們不可以說這完全是個陰謀,但現在的狀況確實是照著當年港英的思路發展而來。

  從整個大的環境來看,香港也是外部勢力非常肥沃的前沿基地,舉例來說,現在國際NGO進入中國內地,90%都通過香港,同時,90%的NGO資金也是通過香港進入中國內地。所以,香港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陣地。

  大家剛才提到台灣,那麼國民黨是支持一國兩制麼?我認為,只可以說,起碼他們有一部份人認為,香港如果發展得不怎麼好的話,對他們維持偏安的現狀是有好處的。當然,台灣不等同美國,英國也不等同美國,美國和英國對香港的態度也有不一樣的地方。

  首先,英國在香港已經沒有軍事上的利益了。可是,英領事館是全世界最大的領事館,美領事館編制也有500多人,這比其北京大使館的人數、或比中聯辦的人數都多,他們在香港幹什麼?這麼多人都只辦簽證麼?

  英國現在香港的利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貿易、金融、房地產。對英國來說,最大的利益在於房地產,英國在香港的利益是搬不走的。所以,英國人一直以來基本都希望香港穩定。英國每年發表的報告,也基本上都在肯定香港的一國兩制,以我所知,英國對反對派也向來都是潑冷水,只是最近的表現很是奇怪。

  而美國在香港的利益基本是在軍事、情報方面,而最重要的是金融上的利益,所以,它對於香港的穩定不是那麼注重。為什麼最近美國官方公開干預呢?在我來看,“重返亞太”就是另外一場冷戰的開始。以前的冷戰就是包圍蘇聯和社會主義的陣營,現在是包圍中國,壓抑中國的發展。

  中國越來越強大,在大的戰略下,美國覺得香港這個前沿基地受到了威脅。從外部勢力的角度來看,他們會認為,現在的香港,立法會是你的人,行政長官也是你的人,再下去的話,我們還有地位麼?所以它們就要通過政改來做動員。但為什麼政改這麼重要?因為通過政改,它們可以喚醒一些香港人對內地仇對情緒的重燃。成功的話,還可以通過選舉來正面奪取治權。

  解決“佔中”問題,我們也許需要強硬的態度,但這是否能解決問題?它能解決香港人價值觀,意識形態的問題嗎?所以,我覺得,我們再用非常單純的手段來處理這方面的相關問題是不可行的,雖然,這個問題也有很硬、很粗糙的方面,需要採取斷然的措施;但更多是無形的,文化霸權的影響,這就需要很細緻的工作。

  郭震遠:劉委員剛剛做了一個很詳盡的發言,我覺得,確實正如他所說,看待香港問題不能光看到今天這種局面,而是要回看整個歷史過程。首先以及我認為最嚴重的是,這個歷史過程確實在香港文化上形成了一些對我們真正實現一國兩制及香港健康民主化不利的影響,同時也給現在的外部勢力官方地公開地干預提供了一種基礎。沒有這樣一種東西,外部勢力插手不進來。這種情況確實值得關注,而對於處理這種問題,也正如劉委員最後提到的,不是說光強硬就能解決的,因為他有更深厚的歷史背景。

  與會嘉賓學者還就香港下階段如何具體應對外部勢力的干預發表了看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