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章念馳:新統一論述與和平發展

http://www.CRNTT.com   2014-03-04 00:32:25  


 
  其三,我們與台灣的關係到底應該是一個怎樣的關係,是敵對關係,還是兄弟關係?抑是父子關係,還是鄰里關係?我們漸漸認識到我們是“一家人”關係,是“兄弟姊妹”關係,是同命運共呼吸的“生命共同體”關係。兩岸是我們的共同家園,我們應該共同呵護,共同開發,共同管理,共創雙贏。只要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就能享受一個中國的尊嚴與榮譽,就能享受我們的一切惠台政策。兩岸關係不是我來解決你,或你來改變我,而是共同去締造一個更美好更文明富強的新中國,兩岸一切好的東西都會被吸收進來保存下來,成為共同財富,這就形成了“共同締造論”的理論。

  其四,我們又逐漸認識到,統一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一個中國也是一種現在進行式,是從“和平發展”逐步走向“和平統一”。在統一之前,我們有一個相互磨合的過程,這個過程即是彼此的“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過程,很多問題,很多矛盾,很多不適,都會在這過程中消弭,最後的統一必定是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這就理論上解決了“統一即是一個過程”的“過程論”。

  其五,解決兩岸關係必須遵循“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有序而進。兩岸關係的基礎是廣泛的人員交流經貿合作,這也是建立互信的經濟基礎和政治基礎。兩岸關係的頂端是政治設計部分,屬於兩岸最敏感的問題,涉及政治定位、制度設計、核心價值等等深層問題。“先易後難、先經後政”被實踐證明是重要的經驗,也構成了我們理論的一個組成部分。當然,這也不是完全絕對與機械的,先與後,易與難,有時也是可以並行與交叉的。

  在實踐中我們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新統一論述,理論也充分發揮了它的指導和引導作用,從而形成了六十年來兩岸最佳歷史時期,這是我們的財富。
   
  兩岸關係間的兩個關鍵聯接點

  兩岸關係由惡轉良,除了我們掌握了規律,掌握了理論,掌握了一整套辦法,能夠順勢而為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我們堅守了兩岸關係中兩個“聯接點”。即“三通”,這人員、經濟、文化交流的聯接點,及雙方都接受“九二共識”這政治的聯接點。如果沒有這兩個聯接點,一切皆空,兩岸關係絕對是好不起來的。

  首先我們來談談“三通”。這是六十多年來我們最大的追求,因為我們清晰認識到兩岸關係如此僵化複雜,源自長期的隔絕,這是互不往來結果,形成巨大的隔閡,要實現統一,首先兩岸要通起來,要通航、通商、通郵,人員有了往來,文化有了交流,經濟有了交往,兩岸關係才有了希望。才可以建立共同的記憶,共同的經歷,共同的語言,共同的利益,由融合走向統一。統一決不是一個簡單的模式問題,更不僅僅是“邦聯”或“聯邦”的選擇,而是相互融合的結果。如果“三通”都不能實現,兩岸怎麼能融合起來?

  實現“三通”,是2005年國民黨在台灣在野期間,由連戰率國民黨代表團到大陸與共產黨達成“五項共同願景”的“國共共識”中所確立的,除此之外,還確定了未來走“和平發展”道路等。正是這“五項願景”,引導台灣國民黨重新執政。2008年,正式實現了“全面大三通”,使兩岸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嶄新局面。

  另外一個聯接點就是海峽兩岸都確認了“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就是雙方都承認自己是中國的一部分,至於怎麼表達“一個中國”,可以採取“各表”的方式,這就是兩岸的政治基礎。正是這個政治基礎,大陸才願意釋放“惠台政策”,願意作各種讓步,讓承認兩岸都是中國一部分的人,能充分享受一個中國帶來的利好。從而使兩岸“兩會”商簽協議十九項,讓利政策達百多項,出現了雙向經貿交流,出現了“自由行”,出現了貨幣“自由兌換”,出現了“互設辦事處”,使“陸生”可以登島就學,“台生”可以登陸就業,兩岸出現了政治、外交、軍事等非正式或民間政治對話,出現了各種論壇等等一系列前所未有、前所不敢想的驚喜變化。

  兩岸的“和平發展”正是建立在“三通”與“九二共識”兩個“聯接點”上的,前者是人際文化經濟的基礎,後者是政治的基礎,沒有了這兩個基礎,也就不會有“和平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