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美日危險的遊戲:理性威懾與非理性後果

http://www.CRNTT.com   2014-03-10 10:18:24  


中美日的三邊博弈存在著成為一場帶來不理性結果的危險游戲
  中評社北京3月10日訊/學者張雲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中美日危險的遊戲:理性威懾與非理性後果》指出,2012年9月日本政府對釣魚島進行“國有化”後,圍繞這些無人居住的島嶼,中美日這三個世界上最大經濟體的關係進入了令人憂慮的境地;可能人們認為“理性的威懾”貢獻了“理性的後果”,然問題在於各方自我認知的“理性威懾”並不是單純的線性叠加,而是一個動態多向的互動叠加,這就意味著中美日的三邊博弈存在著成為一場帶來不理性結果的危險遊戲。詳論如下:
 
  2012年9月,日本政府對釣魚島(日本稱為“尖閣諸島”)進行“國有化”後,圍繞這些無人居住的島嶼,中美日這三個世界上最大經濟體的關係進入了令人憂慮的境地。除了中日之間頻繁的外交抗議和相互指責,以及兩國公務船和海空軍力量的近距離對峙,作為日本的盟國和戰後西太平洋霸主的美國也日益捲入其中。

  儘管各方都知道由於突發事件造成事態升級的危險,然而具體緩和緊張的行動並沒有看到,原因在於各方的政策邏輯實際上相似,即相信理性威懾的有效性。而到目前為止東亞安全局勢沒有發生“失控”,可能也讓人們認為“理性的威懾”貢獻了“理性的後果”。問題在於各方自我認知的“理性威懾”並不是單純的線性叠加,而是一個動態多向的互動叠加,這就意味著中美日的三邊博弈存在著成為一場帶來不理性結果的危險遊戲。

邏輯前提的驚人相似

  第一,中美日堅信自己決不會是可能引發戰爭的一方。美國人認為其在亞太地區的同盟網絡,軍事前方展開和介入地區安全爭端都是為了維護地區的穩定,即使被說成是為了維護美國在西太平洋至高無上地位的霸權主義也並不在乎,因為美國堅信戰後的歷史證明美國的霸權維護了和平並帶來了繁榮。在美國看來,只要崛起的中國更願意主動地接受美國主導的地區秩序,本地區的安全就會有保障。與此同時,面對中韓質疑日本重走軍國主義道路,日本人會告訴你經過了二戰的慘敗怎麼可能重蹈覆轍,而且一個已經民主和富裕的日本如何動員得了年輕人去戰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