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民主政治與社會衝突

http://www.CRNTT.com   2014-03-18 09:51:20  


 
  在國內,君主貴族和商人資產者也能經常達成政治妥協,實現精英民主。簡單地說,君主為了統一國家,需要大量的經濟資源,因此必須尋求商人的支持。國家的統一能夠形成一個更大的民族市場,因此也符合商人資本的利益。商人資本一方面出錢支持國王的國家統一大業,同時也擔心國王會侵害和掠奪他們的利益,因此要約束和限制國王的權力。議會、法治、財產權等等今天我們所看到的一系列的西方基本國家制度,都是君主貴族和商人資產階層互動的產物。

  西方在建立民族國家過程中,所提出的理想原則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這一極端自由主義的原則,不僅在西方民族國家的歷史上經常導致衝突和暴力,更成為後來後發展中社會的國家建設不可克服的障礙。

  對國家建設而言,民主具有建設性的第二個歷史階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反殖民地運動。在第一個階段,民主主要發生在西方。在這第二個階段,民主主要發生在非西方社會。在反殖民地過程中,民主扮演了整合和團結的作用。如同西方社會,大多數非西方社會也表現為多民族共同生活的特征。反殖民地表明,這些不同民族都面臨一個外在的敵人,即帝國主義和殖民地主義者。這促成了一些後發展中國家內部的各種民族的聯合,在反殖民地過程中,建成多民族國家。

“非自由民主”是歷史過程

  在這兩個時代,所謂的民主都是精英政治,民主是精英之間的政治博弈。主權國家時代的民主主要發生在西方。西方民主在大部分時間裡表現為精英政治,選舉權僅僅限於少數社會群體,是非常有限的民主,例如存在著選舉權和被選舉權的財產限制、性別限制(婦女沒有選舉權)、族群限制(少數族群沒有選舉權)等。西方學者現在經常把非西方社會的民主,描述成為“非自由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以區別於西方的“自由民主”(liberal democracy)。其實,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西方民主在大部分歷史時間裡,也是非自由民主。所謂的“自由”僅僅限於少數人之間,也就是精英之間。在反殖民地運動階段裡,民主也是精英政治。事實上,大多數反西方殖民地主義的政治精英,都接受過西方教育,民主主要表現為受過西方教育的本土精英,和西方宗主國精英之間的衝突。當時,本地老百姓的民主意識並不高,屬於動員型的民主政治。也就是說,人民是被動員進入民主政治過程的,而非像西方國家那樣,商人資產者是自下而上的參與。動員型民主的這一特征,也為這些國家的民主留下了負面的遺產。這些國家的民主化主要是來自意識形態,包括民族主義(反對殖民地主義)、對民主價值的向往、趕超西方國家等等。問題在於,對意識形態的支持不能持續多久。當民眾開始追求西方國家人民所具有的民主價值的時候,麻煩就出現了,理由很簡單,這些國家根本不存在西方發達國家那樣的社會、經濟和文化等條件。

  今天,不管已經民主化了的國家的民主現狀如何,民主已經儼然成為各個國家的國家建設主要原則。但從冷戰結束以來,民主的現狀來看,人們不難發現,除了少數幾個案例,民主所發揮的更多的是解體現存國家,而非建設國家。我們現在面臨這樣幾種主要衝突情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