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烏克蘭的“民主”病在哪裡?

http://www.CRNTT.com   2014-03-19 11:50:59  


烏克蘭獨立廣場上的右翼示威者正在行納粹禮
 
  四、暴力奪權製造政治動蕩

  在上述政治格局下,烏克蘭任何一個執政黨上台都是以一部分選民的“極為滿意”和另一部分選民的“極為不滿”為條件的,全國性的中央政權就很難取得全民認同。烏克蘭國內也不存在一個類似美國最高法院或是泰國普密蓬國王的能夠居中調停的仲裁者,最終使得這種不適合烏克蘭國情的票決民主制度,失去了其存在、運行所必需的最基本的政治權威與法律保障。
特別是西部—右翼政黨參與選舉往往“願賭不服輸”,當選的時候認賬,一旦落選便翻臉不認,以所謂的“選舉舞弊”為借口,轉而跳出票決民主政治的框架,通過街頭政治直接奪取政權。例如,2004年總統選舉中,亞努科維奇本已在民主選舉中獲勝,不甘心失敗的尤先科卻煽動其支持者發動“橙色革命”,用類似於墨索裡尼1922年“進軍羅馬”的方式占領基輔,迫使選舉結果作廢。

  尤先科的勝利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也給更多的“墨索裡尼”和“希特勒”壯了膽。既然拳頭有用,那要選票幹什麼?如果說2004年還只是一種街頭政治的話,到了2013年底,則基本升級為武裝暴動了。反對派根本不再尊重民選總統和政府的權威性,甚至連自身同總統達成的協議都無視了,直接用暴力方式一棟一棟地奪取政府大樓。他們也不再避諱自身和法西斯、納粹的聯繫,打先鋒的先頭部隊正是號稱“自由聯盟”的烏克蘭新納粹組織,而奪權後新任的烏克蘭駐聯合國代表迫不及待的否定紐倫堡審判,公然為老納粹分子平反,已經到了膽大包天的地步。

  而在整個過程中,軍隊、警察這些本應該與反民主的非法暴力手段相對抗的合法暴力機器,卻囿於自身的派性和所謂“人道主義”、“國家化”原則,對國內的動亂更多地採取一種觀望態度,等於給這些反民主的暴力分子撐腰壯膽。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沒有有效的強力機關作為支撐,民主的根基同樣得不到鞏固。

  五、外部勢力插手干預內政

  英國地緣政治學大師麥金德曾經有過一個論斷:“誰控制了東歐就控制了心臟地帶;誰控制了心臟地帶就控制了世界島;誰控制了世界島就控制了世界。”這一理論儘管被冷戰的事實所否定,但東歐的戰略位置之重要是毋庸置疑的。烏克蘭很不幸地就處在這個焦點位置上。

  蘇聯解體後,北約、歐盟相繼東擴,波蘭、捷克等原華約國家乃至波羅的海三國等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加入這兩個組織。這些天主教斯拉夫國家經濟和政治轉型都比較順利,給了同樣有著大量天主教徒的烏克蘭人以信心,認為只要加入歐盟,得到西歐發達國家的“輸血”,不需要通過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就能夠迅速繁榮昌盛起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