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學生占領立法院鬧劇損害台灣長遠利益

http://www.CRNTT.com   2014-03-22 14:06:49  


蔡逸儒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訊/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教授蔡逸儒今天在聯合早報撰文《學生占領立法院鬧劇損害台灣長遠利益》,內容如下:

  眾所皆知,台灣政局多變,說好聽點這是社會力量蓬勃,創意十足,什麼事情都有可能,說難聽點這簡直是無法無天,凡事只要我喜歡沒有什麼不可以,讓人難以理解。

  一個星期前,誰能預料到台灣會發生學生占領立法院,不但破壞公物,妨害國會議事,甚至還給政府下達最後通牒,要求馬英九總統道歉,行政院長下台,重審兩岸服貿協議,並威脅政府,如果不從就要展開全面抗爭,進行罷課等等。

  在任何民主法治的社會裡,有點起碼理性的人都會對這種荒唐情事覺得匪夷所思,不能接受。如今再來檢討服貿協議的內容、誰是誰非、事情的源起、抗議群眾的訴求、朝野的不同算計,或許有點緩不濟急,但仍屬必要,不過眼前更重要的工作是要拆除引信,防止事情進一步惡化,這裡面就有許多的可能和不同的做法,值得進一步加以探討。

  客觀的說,國民黨政府在處理兩岸服貿協議問題上確實有些地方處理得不是十分周延,事前沒有和社會各界進行充分的對話與溝通,對於可能因此協議受害的產業是否能夠提供合理的協助也讓人心中存疑,事中又在國會黨政協商的過程中,錯誤簽下了同意將協議內容逐條審議的文字,結果就被反對黨及許多不知輕重的學生和群眾抓到把柄,說是黑箱作業,太過鴨霸,於是惹出今日的風暴。

  不過,筆者還是要持平地指出,整體而言,國與國或兩岸之間的協議從來沒有逐條審議的道理,而且此一協議中共的讓步多過台灣的損失,如今台灣的反對黨及群眾過度誇大了可能的傷害,訴諸民眾的恐懼,大家只是以政府當局技術面的失當來否定原則性的利益。大家見木不見林,以詞害義的結果將是以台灣的經濟發展,參加區域經濟整合的機會為代價,日後台灣各界終將為此而後悔莫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