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邱震海:2014年至2017年中國的最大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14-03-26 09:41:55  


 
發展、改革、糾錯

  如果說過去20年是中國成就和中國問題的“量變”,那麼20年後的今天已到了中國成就和中國問題的“質變”臨界點。一個邏輯的結論就是:今天的中國,其實已經到了社會和政治轉型的臨界點,只不過還不知道如何轉型,或還不敢大膽轉型而已。

  當我們今天談中國時,其實涉及到兩個進程:一個是發展,另一個則是改革。

  所謂發展,是指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進程。這一進程不自1979年始,它一直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國的第一次現代化努力——洋務運動,也歷經民國階段一直延伸到1949年建國和1979年改革開放。而所謂改革,則首先指對1949年後建立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改良和轉型。

  但在發展和改革之外,這些年其實還伴隨著另一個進程,那就是試錯和糾錯的進程。由於體制的羈絆,同時也由於改革早年誰也沒有經驗,因此在“摸著石頭過河”的邏輯下,中國的改革35年來“摸”出了許多成績,但也“摸”出了很多問題。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這些年中國常常在試錯和糾錯的循環裡徘徊,甚至誤以為糾錯也是改革。這也就難怪改革的機會成本被無限推高。

  這一循環之所以發生,相當程度來源於對轉型的深層規律缺乏認真、系統、扎實的研究。舉一個例子: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爆發,各國政府都在出手救市;當時有人公開認為,這再次證明中國的體制是行之有效的。換言之,既然各國政府都在干預經濟,那麼中國的政府干預經濟就是正常的,完全無須改革。

  這實在是一個理論上的巨大誤區,它完全混淆了成熟市場經濟下政府的調控作用,與中國經濟體制的本質區別。遺憾的是,所有的這些政策誤區,都由於上述理論誤區而在2008年後得到了加強。

  我在年前曾提出“市場經濟四位一體”的概念,即政府-市場-社會-法治,今天中國在改革領域所做的許多事情,都是在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但重新界定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之後,政府放出的權力交給誰?答案必定是交給社會。但社會是否有足夠的成熟度,來承接政府釋放出來的權力?如果沒有,屆時是否又會面臨一輪新的試錯-糾錯的過程?當一只輪子走在政府退出市場的軌道上,另一只輪子卻走在繼續抑制社會成長的軌道上。長此以往的結果,要麼是兩只輪子分道揚鑣,要麼是兩只輪子彼此撞車。

  如果說,上述問題原本還可以“等待”或“拖延”,那麼未來三年裡,一旦經濟放緩或遇到挑戰,所有的深層次問題就都將浮上表層。

  今天和未來的中國,為了“穩增長”,就必須繼續依靠投資的“疾風暴雨”;但要“調結構”和“促改革”,就又必須依靠“文火燉湯”式的微調。“文火燉湯”能否敵得過,或逐漸替代“疾風暴雨”?這是“李克強經濟學”面臨的挑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