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國際政治中的“烏克蘭悲劇”

http://www.CRNTT.com   2014-03-25 09:43:16  


 
  在第三個層面,對很多發展中國家來說也是更為重要的是,“烏克蘭悲劇”說明了民主仍然需要屈服於地緣政治。追求民主價值已經成為世界潮流,但民主的發生、生存和發展,從來就離不開國際環境和地緣政治。一旦民主化背離了地緣政治原則,悲劇不可避免。烏克蘭的民主運動就是這樣。民主化的需求來自內部,但外在的因素無疑促成了烏克蘭民主的激進化。在反對黨組織的反政府運動期間,歐盟一些政治人物大力推銷西方民主,支持烏克蘭的激進民主化運動,給反對派造成一種假象,相信歐盟會全力支持烏克蘭的民主。但實際上,歐盟已經沒有這個能力。被趕走的總統亞努科維奇也並非一定要親俄,他在任期內也在積極尋求歐盟的幫助,只是因為沒有得到歐盟的支持,才轉向俄國。民主運動一旦激進化,造成了內部的巨大紛爭,就很容易招致外部的干預。中國人的老話“內憂外患”也可適用在這裡,內部黨爭不休,外部勢力就會乘虛而入。但一個嚴酷的事實是,如果一個國家,不論大小,內部出了大問題,要依賴外部力量求生存,就必然變得毫無希望。

國際政治的悲劇

  在國際政治上,人們一直在討論大國政治悲劇,說的是大國之間的關係。這個理論認為,國際政治的歷史就是大國興衰的歷史,一個崛起中的大國要挑戰現存的大國、現存大國必然恐懼於另一個大國的崛起、一個大國被另外一個大國所取代,戰爭因此不可避免。(這裡所說的大國並非國土的大小,而是實際力量的大小。)不過,國際政治更是中小國家的悲劇歷史。歷史儘管充滿了大國政治悲劇,但處於大國之間的中小國家的生存和發展更為艱難,大國政治悲劇必然延燒到中小國家,很少有國家能夠逃避這種悲劇。烏克蘭的處境可以說是較小國家的國際政治悲劇。它表明,如果今天國際秩序發生劇烈變動,很多較小國家就會面臨生存和發展的困境。

  世界已經經歷了幾個國際政治大格局,這些大格局由大國決定,較小國家所能做的,就只有向既定的格局調整,否則就會發生生存危機,更不用說是國家的發展了。

  帝國可以說是第一個國際秩序。在帝國產生之前,存在著很多非常地方化的地方共同體,包括部落、諸侯、宗教政權等等。帝國產生之後,這些地方組織紛紛被納入帝國,無論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帝國往往是通過武力征服形成的,帝國的形成所帶來的生命代價難以估計。當然,在帝國產生之前,地方化的組織之間也經常發生衝突和戰爭,它們很難獨自存在下去。帝國的產生符合國際政治權力運作的一般規律。

  但帝國也帶來了正面的因素。例如在帝國之內,往往能夠形成較大的市場,促進經濟交往;因為有帝國政權的協調,帝國之內各地方共同體儘管仍然處於分散狀態,但它們之間的衝突大大減少。如果人們把帝國產生之前的各種地方共同體,看成近代國家之前的“前中小國家”,不難看出,在帝國產生之後,這些“前中小國家”就失去了自主的生存空間。當然,如果帝國之間發生衝突和戰爭,也會出現更大規模的殺戮和犧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