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從台灣學運看民主政治的遊戲規則

http://www.CRNTT.com   2014-03-31 08:31:00  


 
  顯而易見,倘若社會中的一部分人因不滿意政府或立法機關的政策或法案,可以不循正常的民主程序,而強行攻占或癱瘓執政立法機關,如此一來,民主制度豈不形同虛設?

  雖然,在民主社會中,並不排除一種可能,即有時真理是在少數人手中。問題是,你說你有真理,又怎麼證明呢?以什麼方式和程序來證明呢?當雙方各執一詞,自以為正確有理時,如果沒有一個超越雙方的仲裁者,就只能靠票決,即少數服從多數了。民主制度的本質特征之一就是,少數服從多數。當少數人不能通過正常的民主程序,實現其意願,則他們應當服從多數人的選擇。當自認為真理在手的少數人,都不能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說服大眾,變成多數,卻試圖通過非程序的方式,將自己的意志強加於整個社會,這哪裡是捍衛民主,豈非仍然是一種專制?

  遵守遊戲規則,這是民主制度中程序正義的一個基本原則。如果說現有制度或立法程序有漏洞,也只應當是通過民主表決的方式,來修改程序。以踐踏程序正義的方式,來反對現有程序的“不正義”,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

  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雖然戈爾贏得的普選票比布什多54萬張,但按選舉人票制度,布什以271票對266票的5票之差勝戈爾。大選最後只能靠美國最高法院一錘定音,裁定布什當選。戈爾在承認敗選時說:“雖然我強烈地不同意法院的裁決,但我接受它”。儘管這場選戰至今仍有爭議,也反映了美國選舉制度的漏洞,但一旦一方當選,另一方便服輸,偃旗息鼓,不再糾纏。儘管後來布什的執政乏善可陳,美國陷入阿富汗和伊拉克兩場戰爭的泥潭,債台高築和隨之而來的美國經濟的衰退,都與布什脫不了幹系,但當年反對他的選民和政治家,卻並沒有因此而借故起事,為打倒他或故意拆台,發動街頭運動,而是以政治的寬容仍然承認其執政,直到其任期結束。這反映了成熟民主社會從政治家到普通民眾的政治素養、對民主制度的真正認知和對遊戲規則的共同遵守。

  與之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在近年一些新生民主社會的街頭運動和政治動蕩中,人們往往可以見到在大選中失敗的反對黨在背後興風作浪。在這種不成熟的民主社會中,許多人儘管滿口民主詞匯,卻在意識深處仍不願遵守新的政治遊戲規則:願賭服輸。大選輸了不服氣,不肯服從多數決定,事事杯葛,死纏爛打,“我沒有選上,你也別想有好日子過”,為一黨之利,不擇手段,只要能搞垮當選一方,不惜國家糜爛,經濟倒退,不惜踐踏當年他們曾經鼓吹和追求的政治民主原則。

  在新生民主社會中,往往還存在一種認識誤區或故意曲解,即將民主社會中少數人不遵守政治遊戲規則的行為,類比成專制制度下少數勇敢者反抗專制暴政的英雄壯舉。如果說青年學生對此認識不清,情有可原,那些當年民主運動的參加者,今日竟然也說出這樣的話來,這如果不是他們這麼多年來政治知識上毫無長進,就一定是別有用心,有意混淆是非。

  民主社會中,政爭黨爭都不應當逾越底線。為一黨一己之私,無原則地利用鼓動民粹,而不惜破壞來之不易的民主制度,誠不可取。

  作者是中國旅美學者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