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龐大的圖書庫存都去哪兒了?

http://www.CRNTT.com   2014-04-02 10:57:13  


 
05 去向5、化紙漿:由書籍變回紙漿,是對出版最大的諷刺

  處理庫存最為傳統也是最為常見的方式是報廢化漿。一些積壓了很多年的舊書,無法“切三刀”翻新,低折扣出售也沒有人要,捐都捐不出去。這時,出版商多半會考慮將其報廢。這種處理庫存的方法,仍然是目前出版機構最常用的。

  確定化漿之前,出版單位會派專人將書的封面撕掉,然後將這些被撕掉封面的書以一千多元一噸的價格賣出。這些書被當作廢紙拉走,最終化為紙漿。

  雖說化漿是最常見的庫存處理方式,但很多出版單位會延遲化漿處理。圖書在庫裡可以算是出版單位的資產,一旦化漿處理了,資產會馬上縮水。所以,國有單位處理庫存的周期遠比民營出版單位長。

  對書來說,報廢化漿也是它們所能得到的最慘烈的下場。整個庫房滿地碎片,封面撕爛,整齊的書籍變成一片狼藉,場面極為不堪。筆者有位朋友曾經參與處理單位的庫存,回來後很感慨地說,以後再也不想做書了。從紙漿到紙再到書籍,最後又化成了紙漿,這個輪回是對出版最大的諷刺。

  結語:如何處理庫存圖書,報廢化漿算是國際通用的處理方式。但切三刀、論斤賣、等回購、搞捐獻卻是國外同行甚少聽聞的中國特色。從國外經驗看,發展數字出版與按需印刷是解決庫存問題的最優辦法。
 
  作者:有毛僧 來源:騰訊文化觀察2014-03-14 第203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