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且慢向馬來西亞“要真相”

http://www.CRNTT.com   2014-03-29 09:06:17  


 
馬航失聯是非常複雜的事件,許多人對這種複雜接受不了

  作為一起空中事故,馬航失聯實在是過於複雜

  MH370失聯事件,毫無疑問將在航空史濃重寫下一筆。許多航空專家都表示這是前所未見的事故。離奇的掉頭轉向,離奇的逃脫雷達,離奇的通訊信號全部失效,創新地使用“握手信號”找到飛機最後的離奇位置,卻顯示飛機失聯後飛了近7個小時;從一開始懷疑事故,到懷疑是恐怖分子劫機,到懷疑機組人員因各種原因自殺,迄今也毫無結論。如此複雜離奇的事件,恐怕很多編出來的空難影視劇都無法想象得到——雖然真相只有一個,但繁蕪的外部信息呈現的就是這麼一種一團亂麻的局面。

  搜救的失敗,讓信息的混亂變得不可避免

  而搜救海域幾次搞錯,信息不確定,遲遲沒有進展,連確認位置和衛星找到疑似殘骸之後搜尋都一無所獲,則讓這起事件信息的混亂變得不可避免。正如軍隊打仗或球隊比賽,勝利的時候問題都不是問題,一旦連連失敗,則各種推諉、混亂都很容易暴露出來。說到底,“馬來西亞”並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面對如此複雜的事態,馬政府、馬軍方、馬航各自看法不同,甚至內部看法也不一致的情形很容易出現。

  而傳播的特性則讓混亂變得更加混亂

  而作為一起全球矚目的事件,馬來西亞作為搜救主導者又必須時時公開各種信息,媒體也在搜羅一切信息,人們也急切需要各種信息,但在核心權威信息缺失的情況下,這些信息很容易在傳播過程中形成混亂。例如對機長的報道,有說是遭遇婚姻危機,有說是身為反對派對政府不滿,有說是抑鬱症,但事實上到底是不是機長出了狀況,其實還一無所知。據FBI對機長的調查,目前的各種證據都沒顯露出問題。但在人們的普遍印象里,機長很可能就是劫機者,而馬來西亞政府必須說明發生了什麼情況。

  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說明複雜事件中細節的傳播可以有多混亂,前幾日兩架中國伊爾-76軍機日前抵澳參加搜索行動時,曾有外媒報道稱中國軍機“因語言不通”誤降珀斯國際機場,但後來中國軍方和珀斯國際機場首席執行官都明確否認是誤降,但由於傳播已久,很多人的印象已經難以更改了,尤其馬航失聯事件,頭緒太多,更容易出現讓人感到混亂的現象。近兩日的例子就是各國衛星相繼發現“殘骸”,但還沒有一個可以證實,法國發現的122個疑似物體還被證明是海鳥。

  面對如此複雜的問題,許多人選擇了簡化卻並不恰當的認識

  馬航失聯問題是如此複雜,最妥當的做法就是不要隨意下結論。但許多人卻並不這麼看待問題,他們需要一個結論,於是選擇將問題“簡化”,只去相信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從而得出種種陰謀論,這也算是許多國人的一貫表現。

  不妨看看《失聯航班讓我們認識自己的無知》這篇評論作者的視角——

  “在看著一個接一個的專家就失蹤客機的命運,在經過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各種猜測時,我心里就是這麼想的,儘管我們迄今為止所看到就是,我們的種種猜測是多麼短暫,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我也回憶起,不論何時我聽任何權威專家講話時,最能傳達權威和信譽的字句就是‘我不知道’。不論我們在哪個領域有所長,多數人都意識到,掌握的數據越多,我們所知道的就常常越少。天地萬物並沒有一個固定的總量,並不是說減去你所不知的事物,就是你所知的事物。”

  在馬航問題上,不必急於得出結論,也不必忙著譴責抵制,冷靜觀察事態,或許才是更好的心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