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北京專家:台灣為何對兩岸統一信心逐漸弱化

http://www.CRNTT.com   2014-04-03 00:52:52  


 
  第三個階段是2008年以來“不統不獨”的懼統階段

  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與大陸相比,台灣在經濟、軍事等領域尚有一定的優勢和優越感。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中國大陸的崛起,大陸在經濟、政治、軍事等方面的綜合實力逐漸把台灣遠遠地甩在後面,而台灣的經濟在內部紛爭中逐漸走上下坡路。由此,台灣在兩岸博弈中的優越感一點點地消失了,即使曾經被大多數台灣人引以為豪的“民主制度”,在藍綠內鬥內耗、腐敗不斷、行政效率低下等因素的影響下,已經變成了一種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包袱而不是政治優越感的來源。

  面對大陸全面超越台灣這一現實,台灣在軟硬各種實力的對比中,難以找到自己的優勢,而隨著大陸的進一步崛起,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大。這樣,台灣將來既沒有對抗統一、謀求“台獨”或“獨台”的實力,也沒有主導兩岸關係發展的能力。由台灣當局主導的統一成為不可能之後,“拒統”和“懼統”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心態,馬英九提出的“不獨、不統、不武”恰好迎合了這一心理需要。這就造成了台灣方面對兩岸政治關係發展不積極、不主動,躊躇不前,越來越保守、消極應付的局面。因此,我們看到,90年代中期以前國民黨當局還敢於大聲高呼一個中國,堅持追求中國統一的立場,而現在,不僅從兩岸統一這一立場上大幅退縮,甚至對於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樣的詞都不敢明確說出來,更不敢提兩岸統一這一話題。這就是台灣方面缺乏自信的重要標誌。

  大陸的優勢對於台灣而言就意味著越來越大的政治壓力。這種壓力也傳導給了台灣民眾。台海兩岸數十年的對峙與敵我意識教育,以及“台獨”勢力在過去的歲月中不斷挑起兩岸紛爭,曾經引發兩岸民意的對抗,使得台灣民眾的內心深處對大陸的敵對意識根深蒂固。聯合報系民意調查中心於2012年9月23日公佈的“兩岸戰和天平民意調查”資料顯示,台灣民眾對大陸政府及人民的觀感仍以負面印象居多,有五成五的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政府整體印象不好;台灣民眾對於大陸人民的觀感也是偏負面印象居多,且比率由2011年的四成五增加到2012年的四成八。這一資料表明,在台灣民眾的心裡深處,對大陸仍然有著很深的偏見。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因素是,多數台灣民眾認為大陸會越來越強盛,加上台灣民眾在內心深處對大陸依然有較強的對抗性心理,大陸的強大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大了台灣民眾這種焦慮感和心理不平衡,進一步反映到對大陸政府和民眾的觀感呈現出偏激、負面的解讀。根據台灣陸委會2013年7月5-9日委託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所做的民調,有48%的被調查民眾認為大陸政府對台灣當局的態度“不友善”,認為“友善”的只有29.4%;同一份調查中,雖然有43%的民眾認為大陸政府對台灣人民的態度“友善”,但也有40.4%的被調查者認為大陸政策對台灣人民的態度“不友善”。在大陸的相對優勢越來越明顯的情況下,由於台灣民眾自覺不自覺地站在與大陸敵對的角度思考兩岸關係發展和兩岸統一問題,使得他們對兩岸統一的前景心存畏懼。這也是為什麼在此次調查中有84.5%的受訪者支持廣義的維持現狀的原因。台灣指標民調2013年8月所做的“台灣民心動態調查”結果顯示,被調查者20.5%贊成兩岸終極統一、60.9%不贊成兩岸終極統一。這些數字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在兩岸關係的特殊結構下,特別是在大陸優勢越來越明顯的態勢下,台灣民眾“懼統”心理的普遍性。這當然也是台灣社會在兩岸關係未來前景上缺乏自信的一種投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