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中評:兩岸政治對話 美國矛盾態度造困擾

http://www.CRNTT.com   2014-04-13 00:17:57  


 
  (三)為進一步強化對台海議題的掌控能力,美國要求介入兩岸政治對話

  經過六十餘年的長期經營,目前美國對台灣已經建立了強大的掌控系統,對島內的經濟、政治和意識形態等各個領域都具有一定的左右能力。但如果兩岸經由政治對話進一步拉高兩岸整合態勢,美國對於台海問題的掌控能力無疑將會遭到弱化,甚至有可能從目前的操控者(manipulator)或觀察者(observer)被迫轉變為局外人(outsider)。為防範台灣向大陸“過度傾斜”導致美國對於台海問題的話語優勢地位遭到衝擊,美國企圖強力介入兩岸政治對話,直接給馬當局下指導棋,並規劃路線圖。

  一是要為兩岸政治對話設定時間表。早在1998年2月,時任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後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亞太事務資深專家的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就提出了“中程協議”(interim agreement)構想,主張海峽兩岸應簽署一份有效期為五十年的過渡協議,五十年期滿後雙方可以就政治統一展開正式談判。(9)“中程協議”雖然由於種種原因,未能付諸實踐,但其思維方式卻延續至今。2009年10月25日,馬英九團隊重要智囊陳一新透露,“美國決定開始介入兩岸政治對話,並向台方提出三階段論”。所謂三階段論是指,“薄瑞光2008年3月底向馬英九建議,兩岸對話可分三階段:第一階段處理‘三通’等具體問題;第二階段討論深度經貿議題;第三階段觸及兩岸政治對話與和平協議等。”(10)顯然,薄瑞光的三階段論與李侃如的“中程協議”在邏輯上是相通的,都是要為兩岸發展進程設置一個時間表,並且都是將兩岸政治對話放置到這一時間表的最後階段來處理。

  二是要為兩岸政治對話設定規則,要求雙方不應設置任何前提條件,而且必須以台灣具有足夠的政治基礎為前提。卜睿哲表示,兩岸政治對話,有助於減少雙方的誤解和誤判,但不應設立前提條件。美國前駐華大使、威爾遜中心資深研究員芮效儉(Stapleton Roy)稱,“兩岸政治對話必須在台灣有足夠的政治基礎下進行,沒有意義的對話無助於問題的解決”。(11)

  三是要對兩岸政治對話全方位知情甚至是參與。為防止對於台海問題的掌控能力遭到弱化,美國明確要求馬當局有必要及時全面地向美國彙報關於兩岸政治對話的具體內容。而如果台灣當局沒有達到美國的要求,美國方面馬上就會釋出不滿信號,向台灣當局施壓。2010年12月9日,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資深研究員葛來儀(Bonnie Glaser)在出席一場研討會時表示,“美國官員對台灣未能及時詳細地向美告知兩岸協商談判的過程頗有微詞。美國希望被告知或者知道得多一些,不希望處於過程之外。”(12)2013年10月21日,筆者在與美國外交政策全國委員會訪問團學者進行當面交流時,對方也稱“美國希望對兩岸未來政治對話的細節進行瞭解。即使台灣當局不向美國告知的話,美國也會通過情智機構進行瞭解。”除了要全面掌控兩岸政治對話進程,美國還希望在兩岸之間通過扮演一個信息傳遞者的角色,直接介入到兩岸政治對話的過程中來。卜睿哲在其《解開困結:開創台海和平》一書中,認為美國雖然不願意扮演正式的調停人(any formal role as mediator),但可以積極推動兩岸的信息溝通,將一方的意見傳達給另一方。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