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陳積敏:對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三種誤讀

http://www.CRNTT.com   2014-04-29 09:25:48  


 
  然而,恰恰相反,中國從近代歷史當中得出的教訓主要有兩點:一是要國家富強;二是要和平穩定。實際上,只有真正經歷苦難的國家,才能懂得避免苦難是多麼重要而可貴。另外,當前中國仍處於關鍵的發展時期,中國不可能主動採取所謂的“過激行為”來打斷中國現代化進程。與此同時,中國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成員,肩負有重要的國際責任。這種國際責任很大程度上體現為維護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這體現了中國政府與時俱進的戰略思維,展現了中國對世界和平事業的鄭重承諾。但是,部分國際學者將中國堅持和平發展道路視作是無條件的、絕對的。這是對中國和平發展道路的片面理解。事實上,和平發展道路具有對等性特征,即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其他國家也要走和平發展道路。因為只有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各國才能共同發展,國與國才能和平相處。從本質上來說,和平發展是雙方或多方良性互動的結果。

  一個國家的戰略決策是為維護國家利益服務的,中國的和平發展戰略亦複如此。然而,部分他國人士卻將和平發展視為是對中國國際行為的制衡器、“緊箍咒”。例如,2013年10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中國正企圖通過動用武力,而不是通過法治改變現狀。但如果中國選擇走這條道路,它就無法和平崛起。”可見,這一方面反映出安倍試圖渲染中國威脅論的戰略意圖,一方面也體現出他對中國和平發展戰略缺乏深入理解。

  實際上,和平發展戰略與維護中國國家利益是辯證統一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多次強調,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但決不能放棄中國人的正當權益,決不能犧牲國家核心利益。任何國家不要指望中國會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中國會吞下損害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苦果。從這一點來看,國際社會不應將和平發展道路視為是中國的自縛手腳之舉,更不應低估中國在維護國家核心利益方面的決斷力與意志力。

  近年來,中國所面臨的國際環境發生了深刻而複雜的變化,對中國的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面對各種風險挑戰,中國須要精心謀劃,制定全局性、統籌性、針對性的應對戰略。從根本上來說,保持戰略定力與樹立底線思維是制定對外政策所不可或缺的兩個重要元素。戰略定力即是中國在面臨外部干擾時維護國家發展方向與發展戰略的意志與能力;底線思維即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等核心利益的意志與能力。

  另一方面,中國在向國際社會表達中國對外戰略與政策主張時需要更加明確化,在表達方式上需要更加國際化,確保國際社會能夠更加清晰、準確地理解中國的國際戰略。關於這一點,不論是對中國,還是對其他國家來說都是十分必要且有益的。

  作者任職中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

  2014年04月29日新加坡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