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美日三邊關係的“准冷戰”及其影響

http://www.CRNTT.com   2014-04-30 10:00:09  


 
  首先,明確安全義務可能讓地區結構體系變動期保持相應穩定。戰後幾十年的亞洲穩定,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美國的雙邊安全網絡,儘管這個網絡同樣阻礙了地區的和解與一體化。隨著中國的崛起和新興國家的發展,本地區的國際關係結構正在發生變化,但是這個變化需要時間。在新結構成型之前,如果舊的體系瓦解過早將帶來結構性不穩定,不符合各國利益。日本對美國的安全承諾的懷疑如果叠加到一定程度,那現有的地區體系就會發生動搖。

  第二,奧巴馬明確了安全義務後在“管住日本”方面可能會更加容易。同盟的功能除了共同對應威脅以外,同樣有遏制盟友走向莽撞的功能。如果日本高度懷疑日美同盟,那很自然就可能出現自主武裝論,包括核武裝;反過來,美國則可以通過強化日美同盟的框架把日本的自主防衛限制在可控範圍內。前一段時間的核峰會期間,日本承諾歸還部分武器級的核材料,也可以從這個角度來理解。長期以來,中國事實上把“管住日本”的工作外包給了美國,在於中美實力對比急劇變化下,這項工作繼續讓美國來承擔可能符合各方利益。

  第三,在中日島爭問題上,美國可以做的事情很少。由於中美日三邊關係的結構特點,美國影響力過大,以至於不可能成為中日之間的斡旋者。奧巴馬總統明確安全條約義務後,也就是說中美日三方都明確了態度,中國的巡邏船將會繼續巡航,日本則會繼續跟蹤,而美國則反對任何方面單反面行動,這種緊張關係實際上可能就變成了新的現狀而繼續下去。

  從中國方面來說,當然會對奧巴馬的“選邊站”感到憤慨也須要抗議,然而國際關係有時候就是這樣的具有諷刺意義,結構性的緊張也可能帶來結構性的穩定。這種穩定是否能夠持續?一方面取決於美國的選邊站會不會反而造成盟國走向冒險的反作用,這須要時間檢驗。筆者更加擔心的是,這種結構性穩定的最大犧牲品可能是中日關係。

  作者是日本國立新潟大學副教授

  來源:2014年04月30日新加坡聯合早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