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特色的城鎮化模式需要反思

http://www.CRNTT.com   2014-05-11 09:51:16  


 
  與供不應求的大城市相比,縣鎮一級的城鎮明顯吸引力不足。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流動人口監測報告顯示,在全部的2.6億農民工中,留在本地打工的農民工不到1億,不及全部數量的40%。另外,隨著新型城鎮化的大力推進,新一波的縣改市浪潮再次興起,據媒體報道,目前至少有138個縣提出了縣改市的要求。

  文章指出,在此次出台的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對中國未來的城鎮化做出了明確規劃,提出了諸多指導性的意見。我們必須在總結中國特色城鎮化模式經驗的基礎上,防止出現上述各種問題和矛盾,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進程。總結起來,應該抓住三個重要環節:

  一是要發揮市場在城鎮化過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在城鎮化過程中,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既要充分發揮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在調控、監督和引導等方面的作用,更要加強市場力量這只“無形的手”對城鎮化進程的牽引力。要堅決防止城鎮化過程中只有政府一方力量在唱“獨角戲”的現象,堅持政府和市場“兩手都要硬”,中國的城鎮化才能更加協調、更加順利地得到推進和發展。

  二是堅持以人的城鎮化為中心,加快社會融合的步伐。究其根本,城鎮化就是人的城鎮化。目前大量流動人口無法融入當地城市,農民無法變為市民的現狀,是城鎮化質量不高的集中體現。應加快戶籍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步伐,全面打破城鄉分割的管理體制,讓長期在城市務工、有穩定工作的農民工能夠享受與城市居民一樣的基本公共服務,初步實現農民社保與城鎮居民社保的對接,並最終實現完全的統一。

  三是加快土地制度改革的步伐,增強農民轉變為市民的動力和推力。現行的土地制度在發揮農民最後“安全網”功能的同時,也成為許多農民不願進城變為市民的一個回拉力。在土地價格步步攀升的背景下,農民變市民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都會大大削弱。目前中國加快了土地流轉改革試點的步伐,但如何真正讓部分農民主動放棄土地、進城成為市民,卻在法律上和政策上均處於空白區。這就需要各方面群策群力,為進一步完善中國特色城鎮化模式,加快城鎮化進程而共同努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