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投資仍是穩增長的主要動力

http://www.CRNTT.com   2014-06-17 09:10:27  


 
  問:這些投資領域,感覺都並不賺錢,怎麼能持續下去?

  李揚:以上所列投資領域,確實大都存在不具有商業可持續性的問題。為了從根本上衝破這些瓶頸,我們需要堅決、迅速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關於“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潮的戰略部署,全面審視並改造上述諸領域的計價、收費、課稅體系,使上述領域的投資獲得足夠、穩定的收入以彌補成本並得到合理的回報,從而助力形成穩定的投資行為。

  誰來投:讓民間資本參與其中

  問:“凡是能由市場形成價格的都交給市潮,這里面的意思是說,在一些過去由政府投資的領域,要開放給私人嗎?

  李揚:目前及今後一段時期中,國內的主要投資項目集中於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在傳統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突出地存在著自然壟斷性、公共性和外部性,從而成為政府投資的天然領域,私人資本基本無法置身其間。為未來發展計,應盡快改變政府主導投資特別是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投資的局面,更多採用公私合作夥伴關係投融資模式,加強政府公共投資與民間投資的合作。

  大規模引入私人資本不僅有強烈的必要性,也有可能性。近幾十年來,隨著管理能力的提高和現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術的發展,那些影響社會資本進入的“技術性”障礙,或者漸次消失,或者可通過一定的制度安排予以克服。這就從技術上為在這些領域中引入私人資本開辟了可行空間。

  問:您也說了,這些領域存在著自然壟斷型及公共性和外部性,社會資本如何能夠進入這些領域?又如何讓社會資本願意進入?

  李揚:首先看自然壟斷性。社會資本的進入可以在兩個層面上實現。首先可採取資本形式進入。自然壟斷性不應成為產權獨占的依據。即使是具有整合效應的網絡基礎設施,也可將投資環節與運營環節分開,形成投資主體多元化和經營主體一元化並存的格局。其次也可採取經營權形式的進入。在某些具有網絡特征和自然壟斷特性的領域和環節,儘管通過“市場內的競爭”方式實現進入難度較大,但通過政府特許經營、委托經營或承包經營等制度安排,仍可確保社會資本通過“爭奪市場的競爭”方式實現有效進入。此外,隨著技術創新、市場容量擴大和金融創新,基礎設施中某些原來被認為具有自然壟斷性的業務或環節,其進入壁壘和退出壁壘被逐漸克服,成為能夠引入社會資本的非自然壟斷性業務或環節。

  在所謂的公共性領域中,由於兩類因素的變化,使得社會資本進入不僅具有可能而且具有合理性。一是公共產品屬性的變異。隨著需求水平的提升和需求彈性的增大,隨著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排除性量化”技術的出現,純粹公共性產品一直在經歷著向非純粹性或准公共性產品的轉變。這為社會資本以市朝方式提供該類產品開辟了廣闊的空間。二是靈活的制度安排。對於某些商業性不足的准公益性項目,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如土地綜合開發利用、公益性環節財政補貼等改善投資的預期收益,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即使是某些純粹公共產品以及外部性相當顯著的純公益性項目,也可通過政府採購制度、經營權拍賣、招投標制度以及承包和委托經營等形式,實現純粹經營權方式的社會資本參與。

  在理論上,以外部性來排除社會資本進入,一直存在著較大的爭議。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突飛猛進,管理技術和水平不斷提高,外部性更難成為拒絕某些類型資本進入的條件。人們認識到,對於某些存在著“消費正外部性”的領域,政府事實上承擔的主要是在消費環節上的支付責任,而不是其在生產環節上的供給責任。特別是對於教育、健康服務這類准公共產品而言,完全可以不要求由政府直接生產經營,甚至可以不要求由政府直接投資。相反,在一定意義上,政府在這些領域的大規模投資和直接“經營”,正是這些領域長期不得發展乃至畸形發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這些領域中,政府宜採取服務合同外包或政府採購合同、服務管理合同、特許經營合同等契約型工具,大規模引入社會資本,同時,通過加強監管來保證正外部性發揮。

  為了讓社會資本發揮更大作用,降低行業進入門檻,逐步實現基礎設施投資領域競爭主體多元化和股權結構多元化,亦屬題中應有之義。另外,由於基礎設施的資本密集度高,資產專用性和資本沉澱性強,加上合同的不完備,潛在的投資者往往擔心利益被侵占。為有效動員、吸引社會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確保新進入企業和原有壟斷企業在位企業之間實現公平競爭,確保政府承諾的可信性以及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