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從孔子到胡蘭成看中華文明的氣象

http://www.CRNTT.com   2014-06-20 15:37:50  


 
  不是哲學家恰恰是孔子的優點

  但我認為,孔子不是一個哲學家。孔子最大的好處就在於他不是一個哲學家。不是哲學家一點都不是他的缺點,恰恰是他的優點。為什麼?從中國文化的角度來看,當我看一個人,首先不是看他的大腦,如果是看大腦,那就有哲學、思想的問題,這樣我就要跟他來分析和論辯,不斷地進行語言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理路越清晰,邏輯越分明,才能越精准地傳達,那他才是一個好的哲學家、思想家。可是《論語》什麼時候清楚過?孔子在回答問題時永遠都是含含糊糊的,同一個問題答案總是不一樣,甚至在回答同一個人時,今天和明天的答案也不一樣,一點都不精確、精准。所以就哲學、思想的理路來講,孔子本來就不及格。

  可是從中國文化看來,這恰恰是他最大的優點。不同的弟子問同一個問題答案永遠不一樣,理由很簡單,因為這兩個弟子的生命狀態不一樣,當然要給不同的答案。同一個人,不同時候的答案又不一樣,原因也很簡單,有兩個可能:第一,學生今天的狀態和上一回不一樣;第二,老師今天的狀態和上一回不一樣。孔子跟他所有學生的問答裡面,他的這些非哲學、不精確、不客觀、不準確,恰恰證明孔子跟他所有學生的對應狀態是一種最活潑、最真實的狀態。正因為這樣,中國人一向不強調哲學思辨,中國人在意的是你的生命狀態。也正是因為中國人比較在意生命狀態,所以才會出現中國人特有的“氣象”。

  “氣象”這個字眼該怎麼翻譯成英文?絕對不是天氣(weather)那兩個字,簡單說來就是三個字“不能翻”。為什麼?這是中國特有的字眼,中國文明最關鍵的東西統統都是這種不能翻譯的東西。中國人講“氣”,“氣”怎麼翻譯?“陰陽”怎麼翻譯?甚至“乾坤”也不能翻譯。“天”可以翻譯,“地”可以翻譯,因為天和地都是具體的物象,但是“乾坤”無法翻譯。可是中國人可以體會,中國人看人看“氣象”,這個“氣象”跟哲學、思想顯然屬於不同的維度。

  當我開始和你討論哲學、思想的時候,我必然要很認真地進入思考的狀態,我的大腦要不斷地運轉。可是當我看一個人的氣象時,我不是用大腦,我是憑借自己的感受。“感受”就涉及到整個中國文化跟西方文化一個非常大的分野和判別,中國所有的東西都是先從感受這個點出發。

  我從二十幾歲起走上一條跟很多人不一樣的路。剛開始我的很多朋友覺得我很特殊,然而過了三十歲之後,他們開始有點羨慕我,到了四十歲之後他們非常羨慕我。原因有很多,第一,我的家庭狀態不錯。婚姻這個事情其實是蠻麻煩的,要經營的好是千辛萬苦,除非你特別地幸運,不然正常情況都是不足為外人道也。可我婚後10年的狀態比婚後5年的狀態要好,15年時又比10年時要好。我確定明年一定會比今年再好一些。我跟朋友也都蠻好,我的學生對我也都還不錯。我的生命狀態比他們安穩太多。

  孔子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我朋友們的狀態普遍都是“三十而不立,四十而大惑”,但他們覺得我的狀態卻比較接近孔子的狀態。這是因為我在比較早的時間就走了一條跟孔子、跟中國古人的整個精神和生命狀態比較接近的一條路。但說實話,我不那麼喜歡宣揚中國文化。包括我是第一個正面寫胡蘭成的人,但我也很不喜歡幫胡先生辯護。中國有個詞叫“衛道”,好像不是一個正面的字眼。如果連“道”這樣了不起的東西都不應該刻意地護衛,胡某他再了不起,也不會比“道”還了不起吧。所以當我遇到那種開口閉口要捍衛某種價值的人,我就笑一笑轉頭就走,你去捍衛吧!單單你那樣的姿態就跟中國人的性情不合。中國人從來不相信你口中所謂的真理真的有那麼偉大,即使是真理,單單你哪種姿態就離真理很遠,更不要說那種以真理自居的人了,要命呀,那種人將來都是神棍。即使不是神棍也會禍國殃民。百年來中國那麼亂,就是這種以真理自居的人太多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