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應抓住短板領域投資的歷史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14-06-23 08:44:08  


  中評社北京6月23日訊/目前中國經濟建設領域中存在大量環保、基礎設施與民生等方面的“歷史欠賬”,由此成為現階段經濟結構的最大失衡。所以結構合理調整必須進行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建設,盡快償還“歷史欠賬”。這麼做不僅能夠增加有效需求、化解產能過剩、穩定當前經濟增速,還可以顯著改善城鄉居民生存環境、提高生活質量,為今後中國經濟的長遠健康發展提供更好條件。中國經濟時報發表蘭格經濟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師陳克新文章如是說。

  一、眾多“歷史欠賬”成為經濟結構最大失衡

  文章分析,一是嚴重的環境污染;二是城鄉基礎設施與公用設施薄弱;三是重點城市住房供應不足;四是城市交通嚴重擁堵;五是國防建設與經濟大國地位不相匹配。

  正是上述眾多“歷史欠賬”,形成了若幹國民經濟“短板”,導致了現階段中國經濟結構最大失衡。這些失衡,極大地影響了城鄉居民生存與生活質量,制約了中國經濟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因此,合理調整經濟結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首先是要償還以往經濟建設中的歷史欠賬,實現國民經濟各領域填平補齊。這些歷史欠賬遲早要還,越早還越有利,越晚還付出代價越高。

  二、實現結構調整必須大規模投資

  文章認為,實現經濟結構的合理調整,首先是要償還經濟建設領域中的諸多歷史欠賬。而償還歷史欠賬,最主要的途徑還是要對國民經濟“短板”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提高其供應能力與服務能力。

  大規模進行國民經濟短板領域投資,不僅可以實現經濟結構合理調整,還能夠發揮當前穩增長關鍵作用。換句話說,針對國民經濟“短板”領域進行大規模投資,可以產生諸多行業巨大需求,化解產能過剩,為當前與未來經濟增長提供強大動力。

  三、短板領域大規模投資不會引發新一輪產能過剩

  文章稱,有觀點視大規模投資為洪水猛獸,認為這將會形成新一輪產能過剩,導致經濟結構更嚴重扭曲,形成今後發展更大障礙,這是片面的。其實,固定資產投資並非一定要投向產能過剩行業,如鋼鐵、水泥等。如果我們將巨量資金投向環保、民生等諸多國民經濟“短板”領域,借此實現碧水青山、空氣清新;顯著增加醫療、教育、養老、社會救助方面的服務能力;加強城鄉抗旱排澇、交通道路、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與住房供應,這怎麼會導致新一輪產能過剩呢?只能是促進經濟結構合理協調,為今後經濟健康發展提供更好條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