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希拉里新書:競選總統風向標

http://www.CRNTT.com   2014-06-28 10:37:46  


 
國務卿界女勞模

  2008年競選時,希拉里批評後輩奧巴馬政壇經歷太少、不足以勝任總統工作,但她自己也曾被外界反擊,認為其真正的政壇經歷同樣嚴重不足—儘管當時希拉里已浸潤美國政壇約三十年,但是除了做紐約州參議員的那八年,更多時候,她是以比爾·克林頓夫人的身份出現的,而非作為獨立的政治人物。

  要知道,不管是阿肯色州的第一夫人,還是美國第一夫人,更多是作為象徵意義上的角色,不具備官方賦予的政治權力,在政務上獨立大展拳腳的機會並不多。其後,希拉里擔任的聯邦參議員雖然是公職,但是因職責所限,供這一職位獨立施展政治魅力的機會同樣很少—更多時候,此職位的任務是就不同事務進行國會投票。

  希拉里全面運籌帷幄的能力到底怎麼樣?單憑以上三個政治角色,很難做出論斷。但是當她擔任了足足四年作為行政執行官的國務卿之後,她的政治履歷趨於完美。國務卿這份工作,給了希拉里以機會,讓她能按照自己的判斷和風格直面各種危機,做出各種“艱難選擇”。作為一個高頻率出鏡的外交官,希拉里從此有了一個世界性的舞台—她也確實珍惜這個機會。任職國務卿期間,足足有401天,希拉里都在旅途中。她前後一共訪問了112個國家,見過全世界各國領導人達1700次。

強硬派與“巧實力”

  在書中,希拉里將自己描述為一個強硬派。在阿富汗、利比亞和敘利亞問題上,希拉里推動奧巴馬採取了更為強硬的行動。當然,她也不忘用經歷再次證明自己對“巧實力”理論的實踐—這是當初奧巴馬提名她為國務卿時,她在聽證會上提出的外交理念,強調綜合運用硬實力和軟實力來實現美國外交目標。雖然這一概念實際是由國際關係學者約瑟夫·奈提出的,但是將其付諸美國外交實踐則是希拉里任內的選擇。這一過程的個人標誌性極強,且成就顯著。還有誰敢攻擊她政壇經歷不足或缺乏自身政治理念?

  希拉里還在書裡披露了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包括與中國的幾次交鋒,以及讓她飽受共和黨詬病的美駐班加西領事館遇襲事件。如果希拉里參選,這些事件必然成為她被攻擊的重點。對於自己任內的得失,希拉里幾乎沒有回避,這是她聰明的地方,也是她最招人喜歡的地方—與奧巴馬總統相比,希拉里的態度要明朗得多。早在二人任參議員期間,奧巴馬就以喜歡投棄權票被人嘲笑,這是選舉政治中一個相對安全的做法,而希拉里對自己的決定相對堅持和坦誠。在第一任任期內,奧巴馬還曾被外界批評為眼高手低,在重大問題面前有心無力、優柔寡斷,希拉里恰恰相反,她以一種強硬形象獲得了民調上的回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