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陳啟懋:日本面臨第三次歷史性選擇

http://www.CRNTT.com   2014-07-13 00:15:17  


 
   安倍路線不符合日本利益

  日本是一個資源貧乏、國土狹小而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島國,在經濟全球化、世界多極化,歐盟、北美等區域性經濟集團形成的今天,日本只有與中、印、韓、東盟等國家、地區合作,加速區域經濟一體化,才能使自己獲得進一步發展的空間,而與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中國的合作無疑是關鍵性的。要與中國搞好合作,就必須遵守《中日聯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日關於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發展的友好合作的夥伴關係的聯合宣言》和《中日關於全面推進戰略互惠關係的聯合宣言》四個政治文件。

  《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明確規定雙方不在亞太地區謀求霸權,也反對其他國家在亞太地區謀求霸權。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稱霸是堅定不移的原則。中國在周邊地區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睦鄰友好政策,無意也不會在亞太地區謀求霸權,但也堅決反對日本謀求霸權。日本如走霸權主義道路中日就無法很好合作。中日兩國經濟相互依存、互補性強。2012年兩國貿易就達到3340億美元。日本向中國的出口是日本經濟近年擺脫20年來經濟低迷的重要因素。許多日本的高科技產品,包括高精機器元件、環保技術,也是中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日本如不謀求霸權,繼續走和平發展道路,則中日兩國在政治上並無根本的利害衝突。兩國之間存在競爭,這不奇怪,但完全可以是良性的可控的競爭。釣魚島主權爭議、東海海洋權益爭議,從兩國關係的全域來看,還是屬於局部性質的利害矛盾。只要日本承認並遵守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談判以及1978年《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磋商過程中關於擱置釣魚島爭議的默契,矛盾就可以得到緩解。中日雙方都聲稱對釣魚島具有不可爭辯的主權,兩國間在對島嶼主權存在爭議是明擺的事實,而日本恰矢口否認爭議,這不是自欺欺人嗎?

  安倍要修改和平憲法,推動日本走上霸權主義道路並不容易。安倍及其內閣成員的否認戰爭罪責、參拜靖國神社等言行,遭到國內外輿論的譴責,包括美國官方的批評、質疑;在內外壓力下安倍內閣不得不收回其某些錯誤言論。安倍推動修憲以解禁集體自衛權遭到國內多數民眾的反對,困難重重。安倍的政策損害了日本的經濟利益,2013年日本外貿出現了赤字。日對華出口貿易已連續兩年下降,2013已為韓國超過,失去其對華第一出口大國的地位。財界擔心失去中國這個全球最有潛力的市場,對安倍的政策不滿。安倍上台並非由於其右翼主張,而是由於其經濟政策迎合日本民眾急欲擺脫經濟長期低迷、停滯的願望。安倍的經濟政策雖然暫時刺激、推動了日本的經濟復甦,但能否持續起作用是個問題。日本公共債務沉重,安倍內閣增加消費稅以緩和矛盾,但增稅必然影響民間消費,再加上出口長期不振,勢必影響日本的經濟復甦。安倍的執政正面臨嚴峻考驗。

  從長遠來看,相信日本人民必能作出正確的選擇。日本終將走和平發展、與地區經濟加強合作融合的道路。安倍內閣的右傾路線,只是一個短暫的插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