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金磚抱團,美國需要擔心嗎?

http://www.CRNTT.com   2014-07-17 10:27:35  


 
  另一方面,由於自身原因、國際經濟環境和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壓力,2014年以來金磚國家經濟普遍低迷;這使得西方國家更加不看好金磚國家合作,一些經濟學者甚至提出了“金磚國家退出歷史舞台”的論調。因此,美國對於金磚峰會不會表現得過分焦慮。

  基於同樣的道理,中國雖然加強了與拉美國家的合作,但仍無法抗衡美國對拉美的地緣政治影響、經濟紐帶等實際控制,所以美國政府也不會特別擔心。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開始在國際舞台上發聲,西方國家的世界領導地位終將受到實質性的衝擊,因此西方媒體對中國-拉美合作依然有些顧慮。雖然金磚國家經濟發展不如之前幾年,它們總體上仍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而且經濟發展的困難可能反而推動金磚五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國際合作,避免外生金融危機對本國經濟的打擊,維護自己在國際經濟體系的權益。

  這裡需要指出,中國與拉美國家發展夥伴關係是抱著經濟共贏、與人為善的和平外交策略,不同於傳統上的“合縱”策略。西方國際關係學者理解的合縱(Balancing)外交源自現實主義力量平衡(balance of power)的典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近代歐洲的均勢。如果其中一國做大,其他國家聯合起來予以制衡,從而在各國彼此警惕、互為制約的情況下也能保證地區和平。其典型例子,莫過於英、俄等國聯合對抗拿破侖的法國。

  然而如果以此為例,認為金磚國家在“組隊”抗衡美國,就顯得有敏感過度之嫌,因為現實與這個經典模型至少有以下幾點不同:

  第一,現在世界的既成事實是一超多強的格局,前蘇聯解體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大國;在金磚等新興國家獲得話語權之前,美國已經主導世界秩序很多年,無論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均處於主導地位。此外由於在工業化中占得先機,包括日本和歐洲在內的西方世界目前仍然領先於其他國家,而它們在現有體系裡基本服從美國領導。換言之,通過組成聯盟來制衡美國的想法,在力量對比上就顯得十分困難。

  如前所述,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秩序挑戰者”在自身利益、國情和戰略目標上區別極大,彼此不服,很難形成一股合力。另外,這些發展中國家目前仍然希望美國負責主持世界秩序,它們目前都沒有做好主導世界治理的準備。再者,即使一個空前強大、足以抗衡美國的聯盟得以形成,它很快就會因自身分歧瓦解,聯盟成員彼此之間很快會陷入對抗,正如二戰後的西方世界與蘇聯;這不符合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經濟強國”的戰略構思。

  第二,外交領域的合縱往往出現在二戰之前,無論是歐洲均勢還是我國戰國時期,“合縱”的參與者和針對對象都面臨著在戰爭中亡國的風險。二戰之後核武器開始出現,它使得大國之間發生全面戰爭的可能性更小。例如,即使各國協力反對某一有核國家,國際力量也不大可能對其展開軍事打擊以推翻政權,否則可能招致核報復。新現實主義大師華爾茲(Kenneth Waltz)早就提出,核武器的擴散使得戰爭的成本急劇上升,反而阻止了戰爭的發生;在這種情況下,“合縱”策略的軍事對抗性下降,其競爭性轉移到經濟、文化等領域。因此,即使金磚國家形成合力,它們也不大可能與美國走向正面衝突。

  第三,正因為當今世界的主題變為經濟競爭、文化競爭,中國與拉美國家、以及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更多是經濟合作,而非拉幫結派對抗美國。在金磚國家的合作中,各方秉持著平等互利、求同存異的協商原則進行雙贏、多贏合作,攜手解決全球化形勢下憑借一國之力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些才是中國所謂“合縱”策略的重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