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盛智文:無論香港市民是否喜歡 北京都是老板

http://www.CRNTT.com   2014-07-17 15:56:29  


 
  “can do”之地

  盛智文在8歲的時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父親,他和母親輾轉來到加拿大生活。由於家境清貧,他很小就學會了謀生自立。

  當時,10歲的盛智文每天白天上課,晚上便出去派100份報紙,周末依次去各個大樓收訂報費,還要到牛排餐館擦桌子。16歲時,高中尚未畢業的盛智文,就已經買了一輛車,成為了全校第一個靠自己的勞動擁有汽車的學生。

  中學畢業後,盛智文沒有繼續學業,而是選擇虛報年齡去女性內衣公司打工。他在後來的回憶中自嘲道:“當時去應征是因為對‘女性內衣’四個字抱有幻想,結果做了一年的裝運員,什麼都沒看到。”

  19歲的盛智文因為服裝公司業務來到香港。上世紀70年代的香港街頭,穿長衫的婦女,赤裸上身的男人等新情景讓他印象深刻,他覺得“香港有一種魔力充斥著整個城市,這裡的人都充滿幹勁,所有的人都停不下來。”他一眼就愛上了這座自由與活力之城。

  而作為商人的盛智文,也喜歡香港的低稅率政策,他敏銳地感覺到,香港將成為他夢寐以求的“can do”之地。

  在他的如意算盤中,香港成衣廠成本低廉、勞工勤奮、質量正不斷提升,如果將香港的衣服賣到加拿大,一定利潤豐厚。盛智文的勇氣也得到了公司老板的欣賞,後者直接給了他一筆投資,幫助他成立了Colby服裝貿易公司。通過將香港成衣出口到加拿大,盛智文很快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萬。

  在那之後,盛智文的服裝生意越做越大,1980年,他在中國湖南開設了辦公室,到內地尋找成衣廠專攻中高檔時裝,經香港出口至北美與歐洲。

  盛智文說他當時選擇湖南長沙完全是誤打誤撞,“長沙是毛澤東的出生地,所以我以為長沙就是中國的head office(總部)。”盛智文笑著說。

  盛智文的貨物從長沙搭火車到香港,他自己則坐飛機。有時買不到飛機票,盛智文要從黑市上買火車票,再和穿著藍灰色工裝的中國人排長龍擠火車。

  14個小時10個站,盛智文至今也無法忘記火車上的綠皮硬座和廚師黑黑的圍裙。車窗外的異國風景也讓他心馳神往,“到處都在建設,人人充滿動力,都在發憤圖強。”

  80年代台灣的紡織業成本逐漸上揚,大陸低廉的成本讓台灣紡織品配額拿到了很好的市場價格。Colby逐漸成為港台兩地極為知名的大公司。等到2001年11月,盛智文將Colby轉賣給他的競爭對手利豐的時候,這家小貿易公司的價值達到了22億港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