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馮友蘭臨終談毛澤東

http://www.CRNTT.com   2014-07-26 10:39:25  


 
  馮友蘭的這個推測,讓人想起在和平年代分裂人民,進行殘酷的階級鬥爭,搞“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或幹脆把人民當作敵人,這些正是“仇必仇到底”的行為邏輯。

  馮友蘭問:“‘仇必和而解’的思想,是要維持兩個對立面所處的那個統一體……‘仇必仇到底’的思想,則是要破壞兩個對立面所處的那個統一體……毛澤東是革命家,他所組織和領導的中國共產黨是革命的政黨,毛澤東思想也當然要主張‘仇必仇到底’。毛澤東常說‘將革命進行到底’,就是這個意思。問題在於什麼叫‘到底’?‘底’在哪里?”

  他自己答道:“任何革命都是要破壞兩個對立面所共處的那個統一體。那個統一體破壞了,兩個對立面就同歸於盡,這就是‘底’。革命到這個程度就‘到底’了。”馮友蘭認為沒有這種必要:“革命家和革命政黨,原來反抗當時的統治者,現在轉化為統治者了。作為新的統治者,他們的任務就不是要破壞什麼統一體,而是要維護這個新的統一體,使之更加鞏固,更加發展。這樣,就從‘仇必仇到底’的路綫轉到‘仇必和而解’的路綫。這是一個大轉彎。在任何一個社會的大轉變時期,都有這麼一個大轉彎。”

  怎樣維護這個新的統一體?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讓全世界電視觀衆看到了一個巨大的漢字“和”,國內觀衆也看到了。它是什麼意思呢?並不是統一思想、老百姓啥都忍著就和諧了的意思。二十年前,馮友蘭已經對這個字做出了哲學解釋。他說:“張載說‘仇必和而解’,這個‘和’字,不是隨便下的。‘和’是張載哲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範疇……張載認為,一個社會的正常狀態是‘和’,宇宙的正常狀態也是‘和’……在中國古典哲學中,‘和’與‘同’不一樣。‘同’不能容‘異’;‘和’不但能容‘異’,而且必須有‘異’,才能稱其為‘和’……只有一種味道、一個聲音,那是‘同’;各種味道,不同聲音,配合起來,那是‘和’。”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如果只要求“同”,不能容“異”,就只會一步步重返“仇必仇到底”的道路。極權制度的慘痛教訓,必須牢記。有民主、監督、言論自由之“異”,才有真“和”可言。

  馮友蘭放眼人類,說:“‘仇必和而解’是客觀的辯證法……人是最聰明、最有理性的動物,不會永遠走‘仇必仇到底’那樣的道路。這就是中國哲學的傳統和世界哲學的未來。”

  人類實現和解,是哲學老人馮友蘭最後表達的心願。

  作者:王克明  來源:炎黃春秋 2014-07-21 08:29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